本书将纪宝成初中毕业至今有关写家乡扬州的诗(格律诗)、词(曲牌填词)结成专集,包括在家乡写的,写家乡人和事、历史和现在、回忆和思念、感慨和兴叹的。全书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书家书写的纪宝成扬州诗词的书法作品,第二部分为纪宝成围绕家乡所作的诗词(包括作者在2023年新作的诗词8首),第三部分为他人对纪宝成家乡诗词的品读8篇,第四部分为纪宝成...
该书是集成北京先蚕坛史料和明清民国北京先蚕坛历史文化问题研究的作品。该作品分上下编,上编是明清北京先蚕坛史料,囊括明史、清史稿,明会典、清会典,清文献通考等十通,非官方典章制度文献,明清实录,私人笔记,清代国家档案文献,等等。下编分为四个方面:礼制研究、器物研究、建筑研究、其他研究。该书参照本出版项目申报者2007年出版的《北京先农坛史料...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1988年在文博界专家的积极呼吁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馆,1991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的专题性博物馆。本书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论文集,由该馆组织相关专家和该关人员撰写而成,具有一定...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年刊) 创刊于2003年,由兰州城市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主办,每年出版一期,主要刊发戏剧戏曲、小说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田野报告、重要的原始文献(包括罕见的古代民间剧本等),是小说、戏剧领域知名集刊之一,该刊已被中国知网收录。本书系《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第十八辑),共收录30篇文章,约41万字...
经过历朝历代的积累,有关黄河的文献资料数量可观,本图录收录了国家图书馆藏黄河相关古籍特藏文献逾600种。其文献类型包括舆图、善本和普通古籍等。黄河舆图按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黄河作为部分来展示的水道或漕运图,一类是黄河专图,后者又包括全图和局部图,局部图以描述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下游区段居多。黄河舆图按功能又可分为河道图和工程图,又以...
本书以《诗经》中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大的《国风》为研究对象,精选出近百篇具有突出审美价值或主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逐篇对其内容进行审美价值分析等。采用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方法和吸收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用以揭示诗篇中的心理空间、心理时间、移情、间隔美、快适度、心理矛盾等的艺术手法。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每篇诗歌前录有《诗经》原文和译文...
这是孙儆的一部诗集,收集了作者从1904年到1952年大约800首诗,内容包括叙事、抒怀、题咏、酬和等内容,真实反映了作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状况,如抗日战争期间写的“步杜甫秋兴八首”,感情真挚,格律严谨,用典贴切,意味绵长,在思想境界和文学手法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为同时期抗战题材诗歌中所罕见。诗集中有不少是与南社、陶社、剪淞社和怀超社等...
本书是大连大学历史学院教师撰写的关于东北历史研究的文章合集,内容包括对东北历史事实的考辨、人物思想的分析,近代东北地区的思想文化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对大连地方史研究的思考。这些文章既有宏观的研究构想,也有微观的个案论证,可为东北历史研究者提供参考。书是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汇编,...
《韩镜清北大听课笔记》是他1932年在北大上课时的笔记。笔记主要分为中国通史、佛教史、中古思想史、语言学报告四部分。《中国通史》部分以专题形式展开,如实记载了当时傅斯年、李济、胡适、汤用彤、钱穆、傅斯年、顾颉刚等史学大家从制度史、经济史、社会史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史的梳理。讲课者皆大师级学者,据初步统计,讲《印度佛教史》的是居士佛教大学者...
《王阳明之欧美传播与研究》为“汉学研究大系”之一。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的维度系统梳理了阳明学在西方的研究情况,所搜集的学术研究文献资料丰富,并建构起其学术关联,勾画出了阳明学在西方研究的全图。全书共有七章:第一、二、三章,分别考察了1916年之前、1900-1950年期间和1950-1980年期间的西方阳明学研究情况;第四章分析了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