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后半叶,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的侵略势力逐渐深人中国内地。随着18世纪末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19世纪末占领缅甸全境后,中国的西南边疆直接处于英国的眈眈虎视之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外国传教士、探险家、外交家和学者陆续到西南地区,留下了不少调查报告、会务报告、旅行日记。 法国传教士保禄·维亚尔(PaulVial)在深入研究彝族...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以武力从英人手中攫取开滦矿务局及其所属秦皇岛港,对港口实行“军事管理”。 秦皇岛港史志科档案室所藏2000余卷近代档案史料中,保存着有关日本侵华时期的外文历史资料千余卷,这批档案史料就是在历经百年磨难之后而形成的宝贵财富,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本书所涉档案为日军侵占秦皇岛港后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期间日文...
唳天学术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编,以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基本作者队伍,以文学院学科教育研究方向为主要收录内容,面向文学院在校学生以及其他院校文学院读者为对象的学术性读物。体现了首师大文学院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系该学院供广大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参考及与其他兄弟院校学术交流的学术成果。首师大文学院为编选本书专门设立了专门编辑人员负责论文的...
学术集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自2009年以来连续进入CSSCI来源集刊,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时被评为两种优秀集刊之一。计划每年出版4期。《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30辑包含8个栏目共26篇文章。本辑主打:健康人类学。其他文章基于“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出发点,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近世中国风土文献汇编》,收录1900年后风土文献193种,207册,近50000面,整理汇编成16开,96册。本书的编辑思想,摒弃了传统意义上“风土”概念的文献,将目光聚焦于近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所出现的新文献类型,诸如:城市概述、指南;名胜、古迹的游览指南等,同时,收录了大量的游记、游历日记、考察记等。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游记的撰...
人類,自誕生之時,便活動於一處地域,並形成依賴於地理、氣候環境的文明和文化,西方史學於文藝復興後,在近代科學的快速進近中,大量的近代科學理論與方法,也被引入史學的研究中,特别是進入二十世紀後,地理學、人類學、天文氣象學的研究成果,逐步進入史學研究的範疇,而一九零零年代前後,正是中國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學風與思想發生「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本卷收录碑刻共132件:韩村河镇碑刻100件,石楼镇碑刻32件。其中...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卷七收录房山西北山区8乡镇碑刻105 件,其中史家营乡碑刻13 件、...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本卷为房山东部碑刻总集, 涵盖拱辰街道、西潞街道、长阳镇、良乡镇、阎...
本书是诸子研究丛刊的系列书葛瑞汉是英国著名汉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典籍的英译与研究,在中西方学界获得佳评。他前承李约瑟,后启安乐哲、赫大维,在西方汉学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他的道家典籍英译《庄子》《列子》是西方道家研究者重要参考文献;《中国二位哲学家:二程哲学研究》《论道者》等成为西方专业研究者的入门读物。他以翻译实践为基础,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