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京西城区曲艺名家口述(谈往)系列之一,约18万字,由八角鼓名家、联珠快书项目非遗传承人章学楷先生撰写,通过对其一生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的回忆和梳理,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反映出曲艺人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联珠快书发展的历史。书稿附录《传统联珠快书曲词选》19种,《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曲词选》5种,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重要途径的大学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书画艺术是大学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审美意识、创造力、人格塑造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力图探索中国绘画独特的美学体系和发展路径,通过材料之美、人物之格、山水之境、花鸟之韵四个专题内容全面地梳理中国绘画历史和审美价值,以此培养读者对中国绘画的整...
《评弹艺术》为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连续性出版物,创始于1982年,刊名由老一辈革命家陈云亲自题写,是国内wei一以一个曲艺门类为主的综合性艺术丛刊。《评弹艺术》立足于评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致力于评弹舞台艺术的守正创新,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zui具影响力的评弹艺术评论与理论研究学术平台。创刊以来,《评弹艺术》搜集发表了大量的历史及艺术资料,...
一、主要内容与形式 本书收录清代西方对中国戏曲译介和研究的珍贵文献(主要集中在1731-1909),将西方人翻译的中国戏曲剧本、研究和介绍戏曲的文字文本汇集、影印出版,为了解其历史情形提供参照,为国内学界研究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及西方的戏曲接受情况提供可靠的文献。本汇编计划编撰10卷,自1731年法国传教士马若瑟翻译第一本元杂剧《赵氏孤儿》开...
本书以当时英国上演的以中国为主的东方题材戏剧作品为研究对象。对最具代表性的29 个剧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探讨,这些剧目资料大多选自英国本土出版的报纸、刊物、书籍、海报、演出记录等相关文献材料,能系统展现这一历史时期英国人脑海中的东方形象。第一章“19—20 世纪英国戏剧中的东方观”作为全书开篇,从中世纪切入,简要介绍了17、18 世纪英...
《大美正定古城》为精装版故园画忆系列丛书的一本,该书汇集了杜仲瑞老先生近年来在正定地区的写生和创作,全书内容以精美的钢笔画形式表现并配以简单的说明文字,共200条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正定的文化建筑、历史遗产、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本书表现手法细腻传神,在故园画忆系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绘画精品。通过一幅幅生动精彩的插画,身临其境地向读者展现美...
本辑原版影印京剧武净名家钱宝森手抄本“八大拿”剧目《霸王庄》《东昌府》,请专家撰写《前言》,交代关于“八大拿”剧目的不同说法,以及钱宝森整理《霸王庄》与《东昌府》( “八大拿”剧目)的经过、剧目的价值和意义,并附录稀见“八大拿”相关剧目脸谱、剧照、戏单,以管窥当时舞台情状。钱宝森系著名武净演员钱金福之子,自幼随父学艺,耳濡目染终得乃父真传...
此为《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第三辑),收录著名昆曲家曹心泉谱曲《归元镜》原版全本,请专家撰写导读,说明版本流传及舞台搬演情况,附录演出广告。《归元镜》传奇为传统戏曲经典作品之一,讲述佛教净土宗主要人物庐山慧远、永明延寿、云栖莲池三祖身世故事和衣钵相传经过。著名戏曲小说研究专家和藏书家吴晓铃所藏《增广归元镜》被收录于《古本戏曲丛刊》第五...
2022 年,恰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4 月 29 日,梅兰芳纪念馆与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暨十佳论文颁奖仪式在北京顺利举行。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 20 位青年学者分别从梅兰芳生平考证、表演理论、舞台实践、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入探讨...
琉璃烧制技艺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杰出成就,它集中国低温铅釉陶制作工艺之大成,是传统制陶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琉璃烧制技艺2008年6月14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烧制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清代中后期,官窑官式是其特色,此后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几经沉浮。当下,随着传统建筑琉璃的需求逐渐减少,产业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