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剂类方及验案选编》一书是对各方剂的进一步解析和临床验证。主要是为了方便临床医师学习、查阅和临床应用。本书将常用方剂分为十二类:一、补可扶弱类方,二、重可镇怯类方,三、轻可去实类方,四、宣可决壅类方,五,通可行滞类方,六、泄可去闭类方,七、滑可去著类方,八、涩可固脱类方,九、湿可润燥类方,十、燥可去湿类方,十一、寒可祛热类,十二、热可去...
全书分为总论部分与各论部分,总论共包括五章,各论共包括十四章。共介绍了近百种皮肤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内治法、外治法),并引用了文献。每个病的最后还介绍了该病的预防及护理。书中介绍的药物剂量供参考,可因人因病情轻重进行调整。历代医家对皮肤病名记载很多,常一病多名或一名多病。中西医皮肤病名很难规范性对照,给学习者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方便大...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以《重订广温热论》一书为线索,对温病的阐述以新感引动伏气为准,立足岐伯热病六经提纲,随其传变而立治法。下篇选取有代表性的温病学著作,节选分析,去芜存精,融会贯通温学心法。全书从天人相应,六经传变的角度,汇通温病各家学说,可供医学工作者临证参考。
《鸡峰普济方》共30卷,宋代张锐(字子刚)撰,成书于宁宋绍兴三年(1133年)。原书第1卷为诸论,综述多种病症的病因病机、药物炮炙、处方法则、用药等;第4~27卷则按脚气、伤风、伤寒、中暑、补虚、劳疰、脾胃、黄疸、泄痢、积聚、妇人、心肺、消渴、淋、水气、目、口齿、咽喉、疮肿、...
本书与《异物志》原为两书合刊为一本书,选题名称为《<异物志><南方草木状>合刊》,目前已经进行到三审阶段。但考虑到两书之间并无太大关联,而且合刊部头过大,经过与作者以及徐扬老师商讨,觉得分开为单独两书出版较好。《南方草木状》三卷,晋代嵇含编撰,刊于公元...
作者依据多年临床和中医古籍训诂经验,一致致力于复原黄帝内经五音治疗体系,发展“理法方音(药)”完备的中医治疗方法。“理”依据《黄帝内经》的五音、五脏相应理论;“法”依据总结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汤液经法图”中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音(药)”应用电脑软件生成、修饰、调节乐音;“方随法立”,参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以及不同乐音、旋律的阴阳虚实...
“日本汉方腹诊选编”,是编译者在已搜集到的100余部汉方腹诊书籍中的基础上,遴选目前在日本汉方界影响较大的三派代表作中有实用价者。所选各派腹诊书多达60余部,总字数150余万字。以日本江户时代以来,腹诊学派“难经派”、“伤寒派”和“折衷派”名称,冠名《难经派腹诊》、《伤寒派腹诊》和《折衷派腹诊》分三册,以“日本汉方腹诊选编”系列丛书出版。...
本书主要内容为民国时期北京名中安幹青的医著和医论。医著为《中医诊断学》和《中医病理学》两种。1924年出版的《中医诊断学》是我国解放后认定的民国时期重点医著。书中概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的意义和方法。在脉诊上,提出胃、根、神的新理念,强调脉之真假、隐伏、反关、怪脉、区分老少、地域、身体状况等因素,关键在胃根神三字。《中医病理学》为北平中...
本书选取中医治疗优势明显的肿瘤类疾病,选择中医名家名医,从医案入手,对辨治经验和经典验案点评分析,进行了详细介绍。每则医案均分为导读、案体和评析三部分,导读简要介绍名老中医的临证思维特点,案体详细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以及对该病证的辨证治疗经过等,评析则着重阐明病证如何取舍四诊资料、如何切入辨证思路、如何把握病机、如何确定治则、如何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