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侯论》一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专论病因、病理、病证的专门著作,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隋唐以前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并在治疗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是最早最系统最全面的病原学专著。自成书以来被许多医书所引用和研究。本书是唐以前中...
《中医经典辨惑》一书,收集了李今庸教授对有关中医经典和中医学术问题的辨惑解疑。李老针对中医经典疑难问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所提出的中医学术问题而作的答疑解惑,及对国内刊载发行的某些医学文献的质疑与辨识,以商榷的语气对原作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中医经典辨惑》中所涉及的中医经典和中医学术问题的考证、辨识、解惑和答疑,反映出作者研究中医...
作者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伤寒论版本大全》,出版后深得学者专家推崇。为了将被中医界奉为圭臬的《伤寒杂病论》全书繁琐的各个版本进行收集、整理、校注、考证,现作者在伤寒论博士赵鲲鹏和伤寒论硕士张新迪的协助下,历经数年,终于完成《金匮要略版本大全》的编著。本书搜集和校注的版本如下:《新编金匮方论》元邓珍刻本、《金匮要略方》明吴迁抄本、《新编金匮要略...
本书为中医古籍《温病条辨》原文繁体竖排,线装函套珍藏本,仿照宋刻本的排版设计,一函四册。《温病条辨》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温病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共六卷,作者前后花了六年时间才写成。刊行之后,为医家所重,乃致翻刊重印达五十余次之多,并有王孟英、叶霖等诸家评注本,或编为歌诀之普及本。今之温病学教材,取该书之说亦最多。“国医九经”这套中...
本书对历代100位著名中医药学家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学习经历、行医生涯以及学术思想、医学贡献等传记资料进行穷尽性搜集,包括医学文献、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图像资料,涉及古文献5大类20小类约6000种。此外,还进行大规模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和图像。全书按学术规范整理、辨异,以人物传记形式出版,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可为中医及其...
《中国文化与世界》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编的系列图书,作者多为国内海外中国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计划每年出版2辑。本书稿为第1辑,分为“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问题与方法、翻译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在国外、学者访谈、书评、学术动态等板块。
古人的演出活动,不仅局限在陆地上的戏台、厅堂等处,还存在一个水上演出体系。这种在近水处,包括亭台轩榭以及舟船之上开展演乐活动的传统由来已久、丰富庞杂。而承载水上演出的空间,简称“水台”,有环水、跨水、临水三种不同形态,包括池台、河台、湖台、江台四类,还有桥台与船台两种特殊类型。本书以历史年代为先后顺序,以宫廷与民间为大致分野,系统、细致地...
本文以“文献与学术”为主题,以欧美学界英文著述为基础,主旨在于探求宋代典籍海外流传与欧美学界宋史研究之间的互动,考察时限涉及19世纪至20世纪,领域范围限定在政治史、法律史、思想三大领域。题目中的“文献”指产生于宋代的典籍文本,“学术”指学界的宋代历史研究。研究选取宋代典籍为切入点,通过对典籍在海外的翻译、流传、研究、应用情况进行考察,达...
本书叙述内容主要有三方面:1,书籍的制作,包括书写材料、纸张、印刷、装帧等;2,介绍经典著作及其形成的简要历史原因;3,书事要录(杂叙与书有关的事情)配以大量精美珍贵古籍书影。关于典籍是什么?按照词典的一般性解释,典籍泛指图书,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泛指古今的书籍,另一个是指重要而有影响的书籍。考察研究书籍史的著作,如刘国钧著,郑如斯订补...
2017年中国民协“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启动,并陆续赴各地组织进行民间文化调研活动。民协将此次调研活动的成果汇集出版。《重拾黑水魂:黑龙江“海丝文化”调研文集/“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是其中一册,本册涉及黑龙江海上丝绸之路等内容。黑龙江省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商运贸易线路始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起点位于辽都上京,经吉林省,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