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研究丛书之一种,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项目课题的组成部分。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资助出版。此书稿共56万字,系作者根据文献(包括函、电报、报告、档案等)整理的1950-1951年进军及和平解放西藏大事日记汇编。本书内容系统、准确、客观、全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作者1950年进藏,曾在西藏军区司令部军务处任参谋,退休后,...
内容简介: 本书系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茅子芳一生俏色印章设计及制作经验的总结,约7万字,图约160幅,内容包括印章材料、雕刻工具、雕刻工艺流程、创作题材、作品设计、作品解读等,系统全面。 书稿紧密联系实践,极具实用性。 俏色又称巧雕,就是利用石料上多种天然颜色、纹理、自然料形以至料中含有的杂质、砂石、砂斑等,经过...
本书是作者在日本游学期间,对日本的深切感悟和思考,从现实体会、所见所闻及历史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对日本文化、社会、教育及中日关系进行阐述和思考,深刻揭示了日本文化中所潜藏的反华邪性,同时也提出了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著述以书面、观感和理性为基石,坚持以日本文化、社会和教育为主体内容,但始终贯彻以中国为基本视角。全书划分为札记集辑篇和闻识...
本书是作者把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研究以及游学日本的现实体会相结合、相对照而成,对日本历史文化的评析和态度中既有批判,又有肯定,并着重提出可以为我国所借鉴学习的地方。如果要战胜对手,首先要了解对手,本书充分照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怀,同时也比较客观地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客去深入地审视日本。本书可以给那些不太了解日本文化又对日本充满好奇的读者一个...
《尔雅》和《读写术》对比研究一书,对古汉语和古希腊语的两部古典学著作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两部书在成书年代上十分接近,同时又是古代语言学史上两部著名的著作,体现着人类语言认识发生点的对应性。两部著作在体例、内容、范畴上都有巨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根源要追溯到著作形成期之前的语言观念。语言从被作为认识客体,再到有明确的概念术语加以完整表述,...
《中国象科学观》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提出中西文化的发展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径,两种文化是并立共存的,没有优劣之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其独特性,是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的科学——象科学。所谓“象科学”是指中国文化传统主流选取的是“象”的层面,主要利用意象思维,通过采取整体观察、整体比较、取象比类、因应调试等方法,以获取自然整体之现象的规律...
内容简介: 此书系作者为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及日本文学爱好者编写的教材。 约20万字,共分为23章,以日本物语作品的大致出现时间为序编排,内容几乎囊括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全部物语文学作品,突出所选作品的时代特征及作品体裁的经典性与传承性,便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日本物语文学的发展轨迹和概貌。 书稿每个章节...
内容简介: 《针灸真髓》(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一书,为针灸名家泽田健先生的入室弟子代田文志氏(日本现代著名针灸家),于先生日常治疗时,将十几年来的所见所闻随时笔录,日积月累整理而成。为使泽田健先生精湛的针灸医术免有失传之虞,本书详细记载了泽田健先生珍贵而独特的临床诊疗思想及口传秘诀。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约成于东汉,共收载中药365味,为东汉以前许多医药学家经验的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药专著。原书早已亡佚。历代翻刻而有脱讹,辑本互有出入,又由于考古者不知医、业医者不知古,弄出许多笑谈。本书以清代医学家顾观光(1799-1862)辑本为底本,对全书原文进行校勘、标点、注释、语译、按语。书末附以中药音序索...
砭石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非药物医疗保健方法,唐以前失传。作者1984年在四川省对一处石器时代遗迹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块砭石,以此为契机,作者挖掘整理了古砭石疗法,并建立了适应现代人的新砭石疗法。全书介绍了砭石的相关知识、砭石治疗的基本原理、适合现代人的砭术,重点讲述了砭石的保健法和常见病的砭石治疗,包括砭术与其他医术的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