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陶立璠教授《民俗学概论》一书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此书具有如下特点:去陈添新,修改了某些已不适宜的说法,增加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实例。增补了民俗学与现代化一章,全面反映了民俗学近年来的发展成果,而且还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独到的论述;选配了百多幅照片、示意图,及大量表格,使理论变得直观,阅读变得有趣;编制了关键词索引,图表也有目可查,...
内容简介: 北京人要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而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造就了今天北京人的独特面貌,六朝古都的历史又赋与北京人血液中的传统内涵。了解北京人应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书作者全方位对北京人的性格、情趣、追求和憎恶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剖,并有大量事例给予佐证,值得一读。
中外民间叙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寻宝、探宝,是本书讨论的主题。宝物的概念是产生得很早的一种人类的思维。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民间故事中更多的内容是人们对宝物的渴望和追求。本书从得宝、识宝、觅宝、盗宝开始,探讨了宝物在历史发展中对人类思维、道德、社会的影响。全书汇集有大量民间叙事宝物个案,并对此有深刻的...
本书汇集的是作者关于古代文学研究的二十余篇论文。这些论文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围绕建安、盛唐、隆宋三个文学时代。
内容简介: 在外国城市里看见牌楼,就知道到了唐人街。到北京,不看看名牌楼真有点儿白来一趟。牌楼即牌坊,北京的牌楼最多,可惜现在剩不下几座依然屹立。好在本书作者有心,几十年搜求摄影,留下了影像中的378座北京牌楼。每个牌楼都别具一格、个性迥然;每个牌楼都曾目睹风云变幻,藏着自己的故事。 本书主要介绍了傲然屹立在北京城的牌楼,它们像颗...
晚清词学在中国词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本书考察了当时整个词学思想的基本路数与理论通则。作者从宏观的理论高度,对晚清词学的内容、特点、方法,作了综合性的深入分析,尤其是对词学和诗学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见解,这对词学研究的深化是很有价值的。
本书是教育部主持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它严格按照大学美学的要求编写,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作统帅,除艺术美学外增加了生产美学、科学美学、生活美学、商品美学、景观美学等内容。
本书结合中西交通的开辟和发展,探讨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历程和成就。全书除前言、绪论和后记外,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研究先秦时期中西文化的早期接触,下编研究秦汉时期中西交通的开拓。最后余论对统治者开拓西域的动机进行评价。
苏州弹词是非常具有江南风味的曲艺种类,其开篇一般不用表白,而是通过诗词和口语、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形成悬念,从而形成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联想丰富、内容丰赡的艺术特色。开篇作为曲艺作品,常是多代作者、演员和听众精益求精、共同再创作的成果。这一文艺样式既可视为群众性的通俗文艺,又足可登大雅之堂,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刘操南先生编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