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学案体的角度研究了《诗经》学史。全书共十章,分别阐述了:关于《诗经》中的四始之说;关于《诗经》中的五际之说;关于《诗经》的六义、六诗之说;关于六代乐舞的形制与文化内涵;关于六舞的文化形制与文化内涵;关于历史上采诗、献诗之说;关于《二南》诗义理、声律之说;关于《二南》诗与房中乐的关系问题;关于《诗经》中的媵婚诗与媵婚文化问题;关于六笙...
本书是日本明治初期福山藩医官伊泽裳轩的亲笔稿本,分上中下三卷,二十二篇。
本书是第六届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主要阐述了:关于建立及深入研究韩学的问题;关于韩愈哲学、教育与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关于韩愈生平仕历及诗文评价中的争议问题;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与潮汕文化的关系;韩愈研究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等问题。
本书就龙泉窑概况,龙泉官窑,龙泉青瓷外销,龙泉青瓷的造型、胎釉、装饰、工艺、鉴别以及市场走势等问题作了论述。
本书辑录了98位学者的最新的汉字研究成果,包括陈燕的《现代部首法的建立》、费锦昌、松冈荣志的《日本国字的汉语读音》、郭曙纶、方有林的《网络汉字的大规模统计与分析》、韩琳的《现代形声字省字现象试析》、何华珍的《日本汉字研究导论》、黄德宽的《从转型到建构:世纪之交的的汉字研究与汉语文字学》、贾爱媛的《对异体字确定的几点看法》等。
《中国当代戏曲史》是八五规划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本书分四编,条分缕析的阐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戏曲艺术的恢复、革新和发展;大跃进以来戏曲艺术的曲折发展;文革十年的戏曲;新时期戏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记述了当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内容简介: 禅让是王朝替换的一种方式。本书以王莽禅汉为例,对禅让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进行论述。
本书分作者身世及版本、注本研究,性质、理论体系等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接受史研究等几个部分,选入了《有关刘勰身世几个问题的考辨》、《存世最早的<文心雕龙>注本》、《<文心雕龙>与风雅正变》、《<文心雕龙>哀辞论辨析》等一系列学术论文。
本书对清代词论作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资料翔实,原委清晰,议论深刻,新意时出。主要阐述了清初词学的主要论题、浙派词学及其在后代的反响、清代主要词派的词学思想、近代词学与清代学术的相关性、唐宋词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讨论在湖北荆门附近的郭店新发现的《老子》,二十多位不同领域的中西学者筹备了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郭店老子:东西方学者的对话》即是本次研讨会郭店《老子》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的中文版,面世数月即告售罄。本书是该书的修订改版。这次重版对第一版作了较大改动:原书的八章内容,大致缩编为三章,着重讨论郭店《老子》;增补了讨论《太一生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