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伤寒论》研究、教学及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刘渡舟老前辈论及此书云,《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洋洋十数万言,颇多创见,而不落历代注家窠臼,使人闻后耳目为之一新。
本书从四大方证入手,针对气血痰郁辨病,谈方论药,分析病例;对药性、药理、配伍详尽论述,使读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病证,能达到中医认病辩证准确遣方用药的境界。
全书分6卷,着重阐述了易理与命门学说的理论渊源及内、妇、五官各科症证治则。全书以独重命门水火的学术思想贯穿始终,故名之为《医贯》。
本书以大量图例介绍了20种基本拔罐手法、70个具有实效的常用穴位、24种常见病的拔罐疗法以及传统罐具与现代罐具在家庭使用的具体方法。
本书由临床专业医师撰写,可以指导专业和非专业人员使用传统和现代针具进行简易针灸保健美容,及对全身各部位28种常见痛症进行治疗。书中以大量图例介绍了针灸常用器具(如哈慈五行针、磁针、激光针、指针等),针灸的具体操作方法,简洁明了,便于读者很快掌握针灸技能,达到用针灸强身健体的效果。
针灸歌赋是几千年来针灸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历代针灸医家智慧的结晶。本书选辑了历代针灸经典歌赋100首,其中歌90首、赋10首。著者以针灸学理论、临床经验和医古文知识并重为宗旨,结合教学心得和临床体会,对所辑录的歌赋进行了广征博引、深入浅出、脉络清晰的注释。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手法、治疗经验、辨证选穴以及古代传统选穴法。书中对一些深奥难懂...
本书将《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26方(包括附方24张,杂病方2张),分别按汤类和病脉证治方依次论述。每首方由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功效、主治和临证加减组成。
本书将《黄帝内经》三百余条名言,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几乎所有方面,读者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
本书以西医病名为纲,各种民间疗法为目,内容分为眼睑疾病、结膜疾病、泪道疾病、角膜与巩膜疾病、虹膜睫状体与前房疾病、晶状体与玻璃体疾病、视网膜与脉络膜疾病等。
本教材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上述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病机、诊法与辨证、预防与治则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