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老一辈考古学家对自己考古生涯的回忆,讲述曾经经历的大事、难忘的记忆、生活的艰辛、发现的喜悦,使普通读者能够借此走进中国的草根乡土以及古代历史与文化的殿堂,走进考古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一次异样的文化与心灵之旅。本书收入了考古人在探索古辽西的过程中,对魏营子类型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东山嘴和牛河梁的探索与发现的故事。
本书通过老一辈考古学家对自己考古生涯的回忆,讲述曾经经历的大事、难忘的记忆、生活的艰辛、发现的喜悦,使普通读者能够借此走进中国的草根乡土以及古代历史与文化的殿堂,走进考古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一次异样的文化与心灵之旅。本书收入了考古人在民族考古学调查研究,寻找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中的探索与发现中的故事。
本书详尽探讨了金元时代辞赋的创作状态和理论发展,总结了金元赋的特点和历史走向。全书共分五部分:一、金元辞赋专论;二、金元辞赋年表;三、金元辞赋作家索引;四、元代同题赋索引;五、金元辞赋名篇解题。
本书收录了苏轼研究的论文。内容又:1、苏轼其人其书;2、苏诗、苏词、苏文;3、新发现的苏轼研究资料,刊载有关的版本考订;4、评述与考辨;5、总结前一年或一个时期的苏轼研究成果,介绍研究动态,提供研究信息。本辑共收海内外学者论文31篇。
本书分四章,分别是:嵇康被杀之原因;嵇康被杀后两晋社会风气之转变;西晋社会风气与文学之关系;东晋社会风气与文学之关系。本书通过竹林文士中文学创作的主体人物嵇康之被杀考察社会风气之转变,将其与两晋文学特色的形成、文风的改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反映出两晋文士的心灵史。
内容简介:作为古今诗运之关键,中唐诗歌一直备受关注。本书从风俗诗兴盛于中唐这一引人注目的现象入手,从风俗角度关照中唐这一诗歌史上由唐音转入宋调的关键时期,在努力挖掘风俗诗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力求准确地把握中唐的时代精神,寻找中唐诗歌嬗变的轨迹及其缘由。
本书研究元代以前的戏剧形式与戏剧观念的嬗变过程。共分三章:戏剧形成与戏剧观念萌芽;两宋戏剧形式与戏剧观念嬗变;辽金戏剧形式与戏剧观念嬗变。本书针对元代以前戏剧形式的演变,辨析了学界长期探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选题与具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作用;在材料搜集与阐述方面发掘了新的材料;在研究方法方面也有一定的突破。
司空图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他的诗歌创作在晚唐属于山水田园隐逸诗派,而且是这方面成就最高的。他的《二十四诗品》最为出名,历来受到高度评价,是唐代最为杰出的一部重要诗论著作。本书分五章,分别是司空图的生平和思想、司空图的诗歌创作、司空图的诗论著作及其诗学思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析论、《二十四诗品》的真伪问题辨析,从各方面对司空图作了详...
内容简介: 在这本文辞优美的著作中,安乐哲和郝大维描述了《道德经》源文本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对其进行了鲜明有力的说明。短短八十一章,每一章都有一段挖掘文本深层意蕴、明白透彻的评注。该书导论内容详尽,可谓典范。其中,既有对《道德经》文本之源的认真考察,又有对道家哲学历史语境和哲学语境的合理推证,以及对其主旨的深刻把握。
杨树增教授师从著名学者杨公骥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他对《史记》精研覃思,洞察细微。本书从《史记》--我国传记文学的伟大开端、传记文学兴起的文化积累与时代背景、传记文学的伟大创始人司马迁、《史记》的人物形象、《史记》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史记》创作的艺术构思、《史记》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艺术手法、《史记》的语言、《史记》的艺术风格、中国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