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慕沙文集》是将西方首位专业汉学家雷慕沙的汉学研究成果第一次集中展示给中国学界的作品。雷慕沙对中国有着广泛和深刻的研究,影响了数代法国汉学研究者。通过对他的作品的译介,中国学界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西方对中国进行学术研究的传统。 本书稿为《雷慕沙文集》第一卷《汉文启蒙》。 1822年出版的汉语语法书《汉文启蒙》(élémensde la gr...
《国际汉学译丛》(第1辑)的稿件,全部来自译者们对《国际汉学》的投稿。其中有的是非常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有的是著名汉学家的名著译文,学术价值都非常高。因种种原因,这些译文未能在《国际汉学》上及时刊发。考虑到文章的时效性,《国际汉学》刊物编委会决定创办《国际汉学译丛》这份学术辑刊。本书为《译丛》第1辑,下设三个栏目,分别是:中国...
2022 年,恰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4 月 29 日,梅兰芳纪念馆与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暨十佳论文颁奖仪式在北京顺利举行。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 20 位青年学者分别从梅兰芳生平考证、表演理论、舞台实践、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入探讨...
本书视语词为历史经验与时代体验的聚合与浓缩,将关键词作为探索当代德国小说二战历史书写的出发点。为此,本书共选择四部小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君特·格拉斯的《蟹行》,马塞尔·巴耶尔的《卡尔腾堡》,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以及斯特芬妮·茨威格的《无处为家》。概括说来,本书认为关键词兼具表征与形塑的双重力量,其中不仅沉淀着二战历史书写的多...
《黄帝内经?素问详注》为《黄帝内经?灵枢详注》(2017年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之继篇,承《灵枢详注》之得,以求“信”为首务,以正确读通原著为旨归,于文字注释最为着力,逐字逐句进行剖析,释字释词以《说文》及经传为依据,言必有据,不出无据之言,不作妄说,求其本意,还其本真。体例结构:与《灵枢详注》同,首以解题,次以详注。写作方法:桃木流传,本...
本书《被重新建构的“传统”》收集笔者近年来发表的评论文章50余篇,总字数为20万字,主要聚焦昆曲、评弹等苏州本土文艺领域和文艺创作,如《评弹创作当有时代之思》《经典常新:苏州评弹的传承之道》《振兴传统书目需要“革新派”》《戏曲评论的视野、姿态与工具》《今天怎样说长篇弹词?》《今天这样编创评弹新书目?》《传统艺术传承机制的塑造与成长》《从“...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年刊)创刊于2003年,由兰州城市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主办,每年出版一期,主要刊发戏剧戏曲、小说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田野报告、重要的原始文献(包括罕见的古代民间剧本等),是小说、戏剧领域知名集刊之一,该刊已被中国知网、南京大学中文学术集刊网收录。 本书系《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第十九辑),共收录32...
本书为中国昆曲艺术研究的论文集,约19万字,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介绍以传播昆曲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所进行的展览回顾、文创推广、档案管理、志愿者工作等,聚焦博物馆工作内容的研究;第二,记录昆曲发展及推广过程中主要材料及人物相关的传承及保护历程,进行叙述与研究;第三,介绍昆曲相关曲谱文物收集及拯救的来历等,属昆曲史料整理相关研究;第四,关...
2017年中国民协“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启动,并陆续赴各地组织进行民间文化调研活动。民协将此次调研活动的成果汇集陆续出版。这是其中一册。大湾区东部涵盖了广东沿海、海南岛和粤港澳,北临广西壮族自治区,西临越南,与琼州海峡和中国南海相连,被中越两国陆地与中国海南岛所环抱。其中的合浦、徐闻、广州、番禺等海港,自古就是中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其词义绝大多数来源于内部语素义的组配,而大数据背景下,基于海量数据的语义信息提取能够为语素义的描写和刻画提供充分知识。本书将大数据相关资源和汉语词的语素义提取和描述方法结合,详细描述汉语词的内部组配机制和生成规则,最终更好的实现汉语词的自动生成。 汉语词的生成一个重新解构的语素义集合在一定的组配机制作用下进行内部成分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