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舜教授主编的九卷本《汉民族史记》,自2019年出版以来,学术界好评如潮,《中华读书报》用 “《汉民族史记》:一人著史的艰幸,和‘吾心不悔’之志”的通栏标题,几乎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中国人类学会会长郝时远教授、中国民族学会原会长杨圣敏教授的署名评论文章。《社会科学报》发表了北京大学长江学者高丙中教授和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的评论文章。此...
对学习的深度理解是幼儿教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然而,由于幼儿教师在工作场域中不仅需要面对生活自理能力尚不足的幼儿群体,而且要通过3-4位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群体沟通来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均衡发展,职业的特殊性使其学习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加之新时代幼儿教育所面临的人工智能环境、工学矛盾、非专业教师的入职等多种现实问题使幼...
本研究以从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研究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历史发展阶段基础上,严格遵循凯西?卡麦兹提出的建构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本研究共深度访谈28位政策研究者和决策者,利用类属分析、情境分析、访谈、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开放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编码获得三级编码结果,并对编码结果进行三角互证。围绕“影响因...
移毒疗法是源于民间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它是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将人体内的火毒、热毒、湿毒、浊毒等从上移到下,从内移到外,或从重要部位(离重要脏器较近的部位)移到没有重要脏器或没有大神经、大血管之处的次要部位,从而消除人体常见的治病因素,恢复健康。 这种内病外治的移毒疗法很有中医特色,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言传口授、秘不外传...
《鄂尔多斯“古如歌”口述史》,是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古如歌”项目的一部访谈实录。“古如歌”也称“古如都”,是蒙古语的汉文译音。古如歌产生于蒙古汗国时期,是蒙古皇室贵族在宫廷举行隆重仪式时演唱的大型声乐组曲的仪式歌曲,是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一种。古如歌,现留存于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腹地的杭锦旗和达拉特旗较小范围的地区,演唱者也只是少数群...
随着造林技术的不断改进,飞播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沙漠地区的绿化优势日益显现。由于不受地形地貌限制,适用于地广人稀、荒山荒地、流动沙丘等环境较为恶劣地区。具有节约劳动力、投资少、效益高、速度快、规模大等优势,是一项集防风固沙、恢复植被、防治沙漠化、绿化山坡、保持水土、提高森林覆被率、营造林技术的重要措施。飞播治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
本书是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化遗产资源基础研究”项目的年度报告。本项目的主旨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整合与创造性转化。多年来,就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资源,各政府部门和地方民间组织做了一些工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空白点。本项目联合北京市文物局及下属单位、相关各区文旅部门、在京高校和研究...
本书系由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中心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所主编,内容主要是由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之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中心、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等相关学术研究机构联合举办“东北亚民族文化论坛”第八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 论文内容主要涉...
叶维廉(1937-),祖籍广东中山,1949年随家移居香港,后至台湾,先后于台湾大学本科毕业,台湾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和进行诗歌创作,获艺术硕士学位,一年后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书,现已退休。为比较文学专业资深教授,中国比较文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叶维廉在学术上最突出、最具国...
冯骥才先生对民间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关注始自2 0世纪6 0年代,而近2 0余年来,这位“行动的知识分子”转战于四个战场:一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二是民间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三是传统村落保护,四是教育保护(建立非遗学)。 在奔走呼号中,他留下了浩繁的文字,包括思想、理论、批评、随笔、散文、纪实、研究、口述史、讲话、谈话录,等等。作为中国多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