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慕天(1939—2019),我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远东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历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荣誉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STS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黑龙江省科技经济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国内多所著名大...
本书是作者近年担任大学讲师之余写下的一些思考和心得体会,分绝知此事要躬行、年年岁岁花相似、 四时风物各不同、书卷多情似故人四个部分。作者教授《海外汉语教学研究》《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写作》《教师语言艺术》五门课以来,从宏观的角度和视野认识告诉读者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汉语的传播和接受,本质上是我们的世界观和世界的中国...
本书约25万字,是研究梵语戏剧起源、发展以及梵语戏剧学理论著作《舞论》的一部专著,内容分成三部分:一、梵语戏剧作品赏析(1-9章),以历史时序为经,详细介绍了印度历代著名剧作家的作品,如马鸣、跋娑、首陀罗迦、迦梨陀娑、戒日王、薄婆菩提、跋吒·那罗延等,总结了印度历代戏剧创作的成就;二、《舞论》导读(第10章)及部分章节选译(第11章),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以武力从英人手中攫取开滦矿务局及其所属秦皇岛港,对港口实行“军事管理”。 秦皇岛港史志科档案室所藏2000余卷近代档案史料中,保存着有关日本侵华时期的外文历史资料千余卷,这批档案史料就是在历经百年磨难之后而形成的宝贵财富,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本书所涉档案为日军侵占秦皇岛港后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期间日文...
大脑中大约有9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眼睛左右着我们整个生活,许多人每天都要用眼睛来工作和学习,许多人用眼睛进入五彩缤纷的虚拟世界,比如3D。眼睛不仅有“看”的功能,还有生物钟功能,它调节着我们的昼夜节律,由于虹膜的独特性,有望成为体内身份证。 眼睛暴露于体表,受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易遭遇伤害或受到感染而患各种眼病,并可造成视力下降...
17世纪的波兰来华传教士卜弥格,不仅是临危受命前往欧洲的南明特使,更是一位将中国古代科学与文化成果传播至欧洲、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汉学家,被誉为“波兰的马可·波罗”。本书稿收录了海内外学者关于卜弥格的多篇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角度各异,涉及卜弥格的生平与著作、卜弥格与南明王朝的关系、卜弥格对中医西传的贡献、卜弥格对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
中国昆曲博物馆系全国唯一的集昆曲的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以陈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为宗旨的专业艺术博物馆。《中国昆曲艺术》系列由中国昆曲博物馆主办,坚持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兼顾,以昆曲研究者和爱好者为主要阅读对象,2009年1月印发《中国昆曲博物馆》(试刊号),2010年5月起开始正式印发《中国昆曲艺术》第1期总第2期。该系列自创...
唳天学术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编,以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基本作者队伍,以文学院学科教育研究方向为主要收录内容,面向文学院在校学生以及其他院校文学院读者为对象的学术性读物。体现了首师大文学院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系该学院供广大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参考及与其他兄弟院校学术交流的学术成果。首师大文学院为编选本书专门设立了专门编辑人员负责论文的...
本书系北京市文联“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活动及民俗志编纂”项目组2021年的研究成果,旨在从历史的纵深中挖掘和发扬运河精神文化内涵。项目组从大量国外研究成果中,辑录对国内文化景观、文化遗产研究有启迪的译文,分门别类,汇编成《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译文集》。该译文集主要收录以“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生产”为主题的15篇译文,译文都已在刊物...
本书主要围绕台湖、西集、张家湾、宋庄四个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展开,重点研究内容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台湖影视小镇民俗文化资源及其创造性转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台湖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台湖地区影视小镇的建造规划与方案、台湖地区特色小镇建造过程中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转化、问题与对策几个部分展开。第二部分,西集生态休闲小镇分为小镇建设的地理及人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