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理文献研究的向导——《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出版

发布日期:2006-02-01 0:00:00 来源:-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研究的向导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出版


李 慧(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邮编:100872 )

按照1956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规划,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负责整理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侯先生遂于1957年夏天邀请顾颉刚、谭其骧、黄盛璋、任美锷四位著名学者分别注释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地理著作《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汇为第一辑,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因出版时间早,该书“文革”以后就难找,学界一直盼望再版行世。现在,终于在初版四十六年之后,2005年由学苑出版社重印。

《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之一《尚书》中的一篇,也是我国最早富有系统性、科学性记述的综合性地理著作。《选读》的第一部分即为顾颉刚先生对《禹贡》的全文注释。顾先生博采前贤诸说,征引正史及相关注疏,各代地理总志、方志,《尚书》各种音韵训诂考证著作以及典志政书等大量史料,大致有九十余种;注文几乎每字必释,化解了晦涩难懂的古文,并且在引证或总结各类观点之后总是加以自己的论断,不致读者无所适从。

《汉书 地理志》由谭其骧先生选定一百零三郡国中的京兆尹、河南郡、济阴郡、勃海郡、越巂郡、敦煌郡六个郡进行注释。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正史地理志,是第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全国性地理著作,创立了流行两千多年的疆域地理志的基本著述形式。谭先生的注释包括郡、县、城、邑、侯国,重要的关、塞、亭、障、山、水,著名的祠庙、古迹等。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以水道为纲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目的是“考川定土”,是北魏以前我国古代地理研究的一个结集,保存了大量失传的典籍、碑刻、墓志,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了揭示《水经注》的地理学价值,侯仁之、黄盛璋两位先生选择了《水经注》的《氵纍水篇》、《鲍丘水篇》及《渭水篇》加以选注,以实地勘察结合文献资料的方法,复原了一千七百年前的北京及其近郊、汉朝长安附近的历史地理面貌,并绘制成地图。

《选读》最后一部分是任美锷先生选释的《徐霞客游记》,选了游记中的《江源考》、《游黄山后记》、《麻叶洞游记》、《滇游日记四》、《粤西游记三》及《桂林七星岩游记》六篇。与前面三部著作不同的是,此书未经过许多学者注释,文字也不难懂,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这部《游记》是徐霞客历时三十多年,足迹遍布十六个省区的科学考察记录。此书的记述是当时崇尚实学,探讨自然的新气象和时代精神在地理学上的反映,区别于以往偏重于记录疆域、沿革、风土、物产的沿革地理著作,它开辟了我国古代地理学史上短暂而可贵的、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新时期。

综观《选读》全书,各部分的注释达到了便于初学者阅读的目的,原先编者对于注释的三个要求也即为该书所具有的三个特点:一、注释包括对所选名著的基本内容、作者和它在地理学上的价值,先使读者对全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二、从原书中选录一段或数段,进行注释,重要不在于文辞,而在地理内容的解说和阐发上,尽量减少读者在阅读上的困难;三、利用地图弥补文字说明的不足,图、文相对照,阅读时更容易理解。这三方面的目的基本已达到。

作者群体不愧为个个都是学术大家,顾颉刚先生解放前即为著名学者,曾于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侯仁之、谭其骧、任美锷三人都在此书出版后二十一年的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的重印对于中国古代地理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富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如侯仁之院士在《再版后记》中提出的“将《选读》继续编下去”。希望今后还有第二辑、第三辑……的问世,实为学术界薪火相承,绵长亘远的大事。
(题目为编者所加,根据需要有所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