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出版社参加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

发布日期:2010-01-11 0:00:00 来源:

低调亮相        高度关注

——学苑出版社参加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

1月9日,第23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在周围一片用钢筋、水泥搭建的越来越高、越来越“绚”的现代派“高楼”之中,有一个灰墙红瓦的“老北京四合院”颇为醒目,这就是多年来一直坚持“中国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抢救”的学苑出版社。在学苑出版社的展位上,老北京史地文化、民俗民间文化、戏曲艺术、传统中医这些“非主流”的离现代生活似乎越来越远,甚至有的已经行将消失的元素勾起了前来参观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心灵深处的记忆。

学苑出版社以“老北京四合院”的展位设计显示了该社在老北京史地文化方面的特色。近年来,学苑出版社陆续出版的《北京旧闻故影书系》已经形成了80多个品种的规模。此次展会上,学苑出版社又推出了一本全面介绍皇家陵墓的书——《大清皇陵秘史》。这本书的作者身世颇为传奇,祖上是清朝的护陵人,他自己一介农夫,通过自学当上了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负责人,现在成为出版10余部专著的学者。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一直从事清代陵寝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他曾参与乾隆裕陵、慈禧菩陀峪定东陵等地宫的开启、清理,亲手整理慈禧的遗体;他遍踏盛京三陵、清东、西陵和周边的王爷坟、陪葬墓考察、测绘、拍摄。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清朝皇陵研究内容最全面的一部专著,既有学术观点,可读性又非常强。作为重点书在此次订货会上向经销商推荐后,现场就接到了数万的订单。

现在很多出版社出版“新北京”的书,但学苑出版社专注于“老北京”的选题。社长孟白说,每当看到胡同——这个六百年古都的名片被推土机推掉就心痛,作为出版人能做的就是将这些老北京人生活的记忆用文字、图画保留下来,在出版物上留存。因此,学苑出版社出版了用铅笔画和钢笔画的形式描摹、还原老北京胡同、四合院、京城民居的图文集《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京城民居宅院——郑希成钢笔白描图集》。


古色古香的学苑出版社的展位

 

学苑出版社展位的后背板也被利用起来,设计成画廊的样子,精美的《旧京社戏图》、《戏曲脸谱》吸引了众多参展嘉宾前来观看,很多嘉宾前来询问这些图的批销事宜。

在这次展位上,学苑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中国地下社会》一书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这本书的作者研究中国地下社会长达三十余年,对中国历史上的秘密组织做了全面的梳理,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在订货会期间,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图书商报》联合举办的颁布的“2009年最值得一度的30本好书”奖项中,本书获得入围奖。

传统中医图书是学苑这些年着力开拓的领域,这次订货会主打的《国医大师谈养生》将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评选的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笈汇于一本,将大师们自己的养生经验向普通老百姓广泛传播。

学苑出版社的低调务实与鲜明特色,引来了许多媒体的好奇,订货会期间,搜狐网设在国展现场的“搜狐文化客厅”专门邀请学苑出版社社长孟白做客。孟白社长介绍了学苑出版社的特色、学苑出版社今后的发展规划,向广大搜狐网友介绍了几本学苑出版社的新书《大清皇陵秘史》、《中国地下社会》和2009年刚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国海军三部曲》(包括《龙旗》、《逆海》、《雄风》)。

 

学苑出版社社长孟白做客搜狐文化客厅
(访谈地址:
http://book.sohu.com/20100110/n2694816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