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杂志发表《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书评

发布日期:2010-03-17 0:00:00 来源:《前线》杂志 2010年第01期[总第175期]

图解宣南


——读《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有感
 

尹钧科(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宣武区区委宣传部、区档案馆、区图书馆等部门,在深入研究宣南文化的基础上,继完成“北京会馆文化”课题之后,又推出了由著名学者侯仁之、岳升阳主编的力作——《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在学界、专家中引起广泛好评。
        认真拜读了《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深感该图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面清晰,价值不凡。虽然“宣南”指的就是今宣武区,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但与该区域有关的政区建置、城市变迁(包括早期的蓟城、唐幽州城、辽南京、金中都、元南城、明清至民国间的北京外城西部等)、历史人口、城市文化(包括祭坛、会馆、寺庙、名人故居、游乐场所、庙会、香会、学校、新闻出版业、戊戌维新史迹等)、城市经济(包括明清至民国间的商业、金融业、手工业、近代工业以及大栅栏、观音寺、天桥、牛街等重要商业街区)、社会生活(包括明清及民国间的官署及官办机构,医疗、慈善、消防机构,近代建筑、历代墓葬等)以及历史上的河道、坑塘、下水道的变化等,无不涉及,一一给予图示。在编绘大量新地图的同时,还选收了部分清代及民国间绘制的有关该区域的旧地图,进一步充实了该地图集的内容,也增加了该图集的活力。与内容相关,该图集的图目设置科学,底图选用精当,图例设计醒目,色彩涂染淡雅,装帧也独出心裁。图集末的《附录》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精确的历史资料,既是图中标示内容的依据,又是读者阅读图集的参考,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是读者验证图中内容的标尺,可谓独具匠心。
        众所周知,对北京城市发展的研究,是中科院资深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学术生涯中的重中之重。根据侯先生的研究,我们知道北京城的原始聚落名叫“蓟”,其位置就在今广安门一带。西周初年,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一说是帝尧之后)于蓟,指的就是这个蓟城。春秋战国时为燕国都。秦汉至隋唐间为北方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其间,前燕慕容儁一度都蓟,为时七年。辽废蓟或幽州之称,改名南京,又称燕京,作陪都。金海陵王迁都燕京,改名中都,成为金王朝的首都。元于金中都东北郊外新建大都,弃中都为南城,渐趋衰落。明嘉靖间扩筑北京外城,又将故金中都城东部包入北京外城西部,历经清朝至民国未变。可见,宣南地区作为北京城区已三千年,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可以说,宣南地区就是北京城的根。《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正是依据侯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编制的,是对从古蓟城到民国间北京外城西部近三千多年间积淀的城市历史文化的总体梳理和最新总结,对于人们深入认识北京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文化的积淀大有助益,也为其他区县编制类似的区县历史地图集树立了榜样。
        一提到“宣南”二字,人们很容易就想到清代宣南的“士大夫文化”。的确,“士大夫文化”是清代宣南历史文化突出的特点,但是,宣南的历史文化绝非仅是清代的“士大夫文化”,还有其他许多方面。《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是对“宣南文化”内涵最全面最权威的诠释,而且是用直观的、形象的地图的形式进行的诠释,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对深入研究和弘扬宣南历史文化极为有利。
        《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在内容上凸现了宣武区的历史人文状况,实际上它就是一部宣武区的历史人文地理图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现在北京市响亮地提出了要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科学发展思路。从这个角度看,应当说《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也是一部响应和落实“人文北京”建设的力作。
        拜读过《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后,不禁在想,假如北京市其他区县也都编制一部本区县的历史地图集,并将这些历史地图集整合到一起,那将是多么宏大的一项文化建设工程啊!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各区县的历史文化有那么多东西可编制成一部像样的地图集吗?我看,答案是肯定的。



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

侯仁之,岳升阳主编   学苑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