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关于美国地理学家葛德石档案中有关中国地理的资料。葛德石为美国著名地理学家,20世纪30年代以研究中国地理而闻名世界。葛德石1923-1929年执教上海沪江大学期间对中国进行了系统的地理考察。其后,葛德石又分别于1934年和1944年来华访问考察,留下大量关于中国地理的档案。葛德石近代中国考察档案文献原藏美国雪城大学,经作者后人授权,首次系统整理出版。可为中国地理、地质、水利学研究,中国科技史研究,海外汉学研究、对外关系研究,近代高等教育研究,以及所调查地区的地方历史文献研究提供了一批难得的一手文献。
本书共分为四卷:
第一卷:《葛德石与中国现代地理学》
这一卷是作者张雷研究葛德石与中国现代地理学渊源的成果。葛德石一生与中国渊源甚深,他在中国的地理学教育、考察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本卷从葛德石的家世、经历入手,从他第一次前往中国开始,梳理了葛德石来华以及以后进行的地理考察与研究、所著《中国的地理基础》的出版,在中国进行的地理服务、地理交流以及1949年以后的葛德石与中国等历史脉络,并详细列出了葛德石的年表以及著作目录(中国部分)。
第二卷:《葛德石书信集》
葛德石1923年来华至1950年与中国失去联系,在这近三十年中,葛德石与中国学者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交往,而书信是其重要方式。葛德石档案中存有百余封有关中国的英文书信,多数为中国各界致葛德石的书信,而葛德石的回信则因为战乱等原因能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因而葛德石档案中留存的给中国各界的来函则更显珍贵。本卷主要收集了葛德石档案中与中国各界人士和有关中国事宜的通信,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葛德石与中国地理学界通信录。第二部分是葛德石与中国地质学界通信录。第三部分是葛德石与中国其他学者的通信往来。第四部分是葛德石与沪江大学校长的通信录。第五部分是葛德石致美国总统信函。根据书信的内容分类,以通讯所涉及人物顺序进行命名排列,而在每位人物通信中又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这些信函不仅反映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界与国外的交往,是研究中国近代地理学史的重要文献;而且这些与中国学者交往的信函也是中外学术交流史和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材料。
第三卷:《葛德石在中国地理考察的报告档案》
葛德石一生曾三次前来中国考察,其中第一次是1923——1929年,在上海沪江大学任教期间,侧重对我国西北地区和江浙地区考察。第二次是1934年,葛德石受国民政府邀请考察了江浙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第三次是1943——1944年,葛德石作为美国国务院派遣的访华教授,考察了重庆、昆明等中国西南地区。在三次中国考察中,葛德石均撰有相应报告。这些材料构成葛德石的著作《中国的地理基础》以及《亚洲之地与人》的基础。葛德石的报告对现今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例如葛德石的青海湖考察报告,记录了葛德石从鄂尔多斯,取道甘肃,考察青海湖的路程及沿途景观,是了解20世纪20年代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文献。而葛德石的滦河遇险可窥见当时地理考察之艰难。沪江大学地理地质系的报告则是了解民国教会大学地学系的一篇重要资料。1944年葛德石的考察报告涵盖教育、工业以及政治等,是了解战时中国及中美关系的重要资料。1945年之后的报告则反映葛德石作为一个地理学家,对二战之后的中美关系的观察和解读。本文献基本囊括葛氏档案所藏的考察报告,并且以葛德石在中国的考察时间为顺序进行整理,以期最大限度地呈现这些档案的历史脉络。
第四卷:《葛德石在中国考察的图像档案》
1923年至1950年之间,葛德石在中国工作、生活前后共达七年之久,在考察之际拍摄了许多有关中国景观的照片。这是葛德石解读中国地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展示中国南北景观的差别方面,是葛德石刻意突出的一个对比。目前葛德石档案藏有近千张中国地理图像。本集选编的图像主要为葛德石拍摄的中国地理图像,以及葛氏平日精心搜集的中国景观图像,其中包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华洋义赈会以及日本南满铁路公司等机构所拍摄的中国照片。这些图像藏诸名山,难得一见,故一并整理出版。在《中国的地理基础》一书中,葛德石将中国分为十五个自然区域,并引用了许多照片展示地理景观。但是用此自然区域归类葛德石的地理图像,略显琐碎。根据葛德石档案中的图像详尽程度,本书大致分为四大区域部分整理出版,即华北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与华南地区。其中西北和华东地区,葛德石用功最深,考察最精,资料也最为丰富。这些珍贵的地理景观图像,为了解这些地区历史地理环境风貌和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葛德石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