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出版社:将非遗出版做出特色——《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专访我社孟白社长

发布日期:2017-11-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第6623期第6版


(点击图片可查看原文)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11月6日刊发记者专访学苑出版社孟白社长文章,题为《学苑出版社:将非遗出版做出特色》,以下为正文内容:

1945年,由一批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大旗的抗战进步学者组成的九三学社正式成立。1987年10月12日,九三学社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学苑”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笔砚耕学苑,弓矛战天骄”,“学苑”象征着文人聚会和问学之所。

今年是学苑出版社成立30周年,三十而立之时,学苑出版社以非遗为核心,形成了民俗民间文化、中医药、戏曲、历史景观、文创产品等鲜明的小而特、小而强的出版特色。已“执印”22年的学苑出版社社长孟白,对出版社的拓荒、延伸、裂变的发展过程如数家珍。

三十而立 22年拓荒终有成

孟白曾经提出,用20年的时间打地基,如今地基已固但并不固化,而且“多点布阵”,了解到这个过程,不能不佩服这位掌门人的卓识和预见。

为了形成小而专、特色明显的品牌影响,学苑出版社把一些正在赚钱的项目“砍掉”,把一些仅扮演“印刷厂”角色的出版品种压缩掉。收缩5年,平均每年利润增长20%。

收缩是为了聚焦,为了深耕。“笔砚耕学苑”,耕耘是件急不得的事。孟白认为,图书与其他产品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多样化的需求层出不穷,因此能产生无穷无尽的选题。只要沉下心来琢磨,空白点甚至空白面还是不少的。

由此,孟白认定了地理与历史人文,尤其是民俗相结合的相对于正统文化的“民间文化”领域,也就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技术工艺、民间文化,以及古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线确定,策划先行。痛感到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大众读者的需求之间有裂隙,尤其是一些冷僻但却意义重大的成果鲜有人问津,孟白认为出版社不但要架设裂隙之上的桥梁,而且要介入“创作”阶段。

选题策划、市场调研、提纲骨架都由出版社确定,尤其是一些图文书,讲求文图一体的感性审美,不是让作者写完文字再配图,而是先把书的整体框架、每页的视觉效果设计好,请作者“填”入相应的文字和图画。 

由此,学苑出版社渐渐形成“北京史地民俗”“地方历史文化”“西部地方文化”“民间工艺”“老城市老地图”等几百种记述和研究民俗、民间文化的图书,形成了非遗领域的丛林。

打通营销渠道 非遗出版也能盈利

近几年,国家对非遗开始资金补贴,但在20多年前,了解非遗的人都很少,哪有什么补贴。学苑出版社靠什么能做到不赔钱还能盈利?

一部分是市场空白的内容,比如十几年来该社陆续整理编绘和出版的“历史景观复原图”,以手绘图的形式展示已消失的历史地理景观风貌,将详细的文字描述、翔实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精美的绘画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被地图界、史学界和美术界称为一种新的出版物样式。

比如从2009年起组织策划的“故园画忆”丛书,用绘画的形式,将全国各地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的民居建筑、生活生产方式、文化遗存、风俗礼仪场景等记录下来。学苑出版社借此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尤其是美术专业大学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针对同类内容,学苑出版社用“编辑的差异化”来撕开“产品同质化”的口子,在内容上做到涵盖全、编辑精,用样式的变异、品质的提升来进行产品区分。

读者买书一定是看内容吗?孟白认为,不一定,有的书拿在手里,质感、闻起来的墨香味、传统的印装工艺构成了内容类似图书的差异化。比如用宣纸、丝绢甚至羊皮制作的图书,和用普通纸印的图书,会给读者以天壤之别的感受。

除了占领作者高地,发掘抢占一流作者,差异化的出版样式,非遗出版还要打通销售渠道。

学苑出版社的发行渠道直达终端渠道和读者,销售网点拓展到文博景点、古旧特色书店,同时,借助各种活动扩大品牌影响,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营销渠道。比如,与国家大剧院联合举办“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举办“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展”“中国蓝夹缬艺术展”等多个主题展览,以及到河南、承德、重庆等地举办画展、工艺展、读者见面会等。

此外,网络也成为学苑出版社拓展和延伸非遗文化传播24小时面向全球用户的窗口。

在出版行业,学苑出版社的网站、博客、微博都开通比较早,各网络平台保持每年近千万次的点击。近年来,学苑出版社利用专业优势资源建设的戏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梨园精舍——中国传统戏曲资源库”开通后,多次获得戏曲行业和出版行业的肯定。2017年年初在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上,该网站获优秀互联网创新项目奖;2017年8月又荣膺年度数字出版优秀品牌。

以“非遗”为核裂变  为传统文化传承添砖加瓦

非遗是一个大概念,看似繁杂,而孟白认为,与在博物馆展览的“文物”相对应,非遗是仍然顽强“活着”的文化遗产(其中有些濒临死亡),“活着”的重要标志就是还有传承人,还有消费者。将非遗辐射至中华传统文化,以更多的青少年读者喜爱并接受的多种新样式呈现,需要有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大手笔。

在此,学苑出版社不仅做到了,还实现了多领域的落地开花。

占领高峰,已形成“医道传承丛书”“中医药典籍与学术流派研究”“民国中医大家传承”“名家医案医话”“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等近千种中医中药学研究的成果。

文史古籍剑走偏锋、突出拾遗补缺,如《中国藏学汉文历史文献集成》、中国古代版画系列等都是独一无二的产品。

长期开拓的民俗、民间文化、古代器作等领域的出版物都蔚为壮观,《故园画忆》系列已经遍及全国城镇、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绘图1万余幅、出版70余册。

如今,“历史景观复原图”系列已经出版《圆明园原貌图》《平遥古城——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画卷》《大汉长安复原图》《盛唐长安复原图》《天坛清代全盛图》《重庆母城老地图》《青岩古镇》等,《钓鱼城抗元战争复原图》《北京周边历史景观图》《古蜀道历史景观图》等还在精心绘制中……

一提到中华传统文化,更多人想到的是一窝蜂而上的国学经典,而在学苑出版社,早就细化到了各个编辑部和更细的品类。

谈到未来发展,孟白说,已经在重庆选址并签订协议,租用一座古宅大院,修复后建设学苑书院,一为收藏、展览珍稀传统文化文献,二为开展非遗展览、讲座,传习这一广阔领域的活动。

“我们这一代出版人要以完成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复兴为己任。”孟白说。(采写/林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