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至今,七十多册图书,一万余幅画作。既有《北国风光黑龙江》、《老绍兴风情》,也有《贵州民族风情》、《川南古镇印象》,又有《上海老洋房》、《西北老村舍民居》……目前还在陆续出版,计划达到两百多册的规模,描绘全国各个地方城市、乡村的历史文化景观和风俗。
故园画忆丛书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担任丛书编委会名誉主任,并题写丛书名《故园画忆》。2014年,丛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已经出版的十几万册图书,销往全国各地、国外数百个图书馆……
缘起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方兴未艾的拆与建大潮中,许多熟悉的街景、房舍、院落迅速从视线中消失,它们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历史印痕也随之消逝,逐渐显现出千城一面、万村一面的趋势。正如四合院之于北京、碉房之于藏南、拙政园之于苏州、纳西古镇之于丽江、蒙古包之于内蒙古、吊角楼之于湘西、窑洞之于陕北,那些亭台楼阁、城垣庙宇、寺塔洞窟、古道运河、皇家陵寝、王府宅院、民居商铺……存续着一座座古城镇和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传统。在那些景观里,拉洋片、捏泥人、做纸鸢、织云锦等老行当,古琴昆曲、呼麦长调等传统歌舞,叫卖吆喝、喝茶听书等老风景,炒肝卷果、肠汤线粉等老吃食,逛厂甸、赛龙舟、祭妈祖等老习俗,文房四宝、针灸藏药等老物件,构成过去岁月里百姓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特色。
近些年,人们通过照相、摄影记录了不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但是,照片、录像是看见什么摄下什么。如果对象已经毁损、堆满垃圾,或是被“好心”地“修复”得面目全非,也只能原样录下。而与照片相比,绘画创作更灵活,可对被画对象做符合当时原貌的增改、删减,删去一些不宜入画的瑕疵,艺术化地再现当初的活动场景。例如:画四合院,可以去掉今人私搭乱建的小厨房,恢复原始格局;而画重庆的湖广会馆,又可以在如今空荡荡的戏楼、厅堂上增绘当年演戏、喝茶的场景、人物。尤其是对那些摄影技术出现之前已经消失或改变的文化遗迹和生活方式,借助画者之笔,在方寸之体、步幅之距记录下被画对象在脑海中的原貌,让其既拥有鲜活生命和文化内涵,又饱含绘画者的风格和才华,成为蕴含历史厚重感的艺术品。再者,绘画之人,笔下的点、勾、抹、染,无不带有他独特的思索和情感,所勾勒出来的画面,蕴含着绘画者的深情感慨。这是照片和录像所难以企及的。
有感于此,十几年来倾心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工作的学苑出版社,产生了专门组织出版一套《故园画忆》系列丛书的强烈愿望,以“画”忆“家园”。无论最后形成数十册、还是成百册覆盖全国的城镇、乡村的地域文化景观画册,它都将是我们这一代有社会责任感的作者、出版者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建设所贡献的成果。
“故园画忆”,虽然名字如此诗意,现实却非常严峻。我们需要与时间赛跑,赶在“故园”消失之前记录她最美的一面,将她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们想要记录的“故园”是什么呢?“故园”,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留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古村古镇;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个民族的歌舞民俗、民族风情;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婚丧嫁娶礼仪、年节庆典。“故园”是有温度的,每一个人对“故园”的记忆组合起来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对“故园”的情感记忆。
我们还希望用这套书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让世界了解中国。与文字相比,绘画是全世界各民族成员易于了解并产生共鸣的形式。为了让更多外国读者读懂,我们为每幅画作加上英文简介,特聘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专家审校。美国的杜大卫 (David N. Tool)、英国的柯马凯(Michael Crook)、美国的薄凯乐(Kayla Marie Crenshaw)……一大批热爱中华文化、精通汉语的外国友人成为“故园画忆”英文审阅专家。
已出版《故园画忆》丛书:
《故园画忆》丛书部分相关新闻、展讯、媒体报道:
2013年,《老宁波古韵》在宁波市著名古建“大方岳第”举办画展。
2013年,作为山西省全民阅读月的重要活动,《太原名街老巷》新书首发式举行,向太原市民传播三晋文化。
2014年,威海市委宣传部主办,文广新局、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协办故园画忆钢笔画展暨《威海古韵》新书发布会,《齐鲁晚报》辟整版介绍。
2015年,《榆林印迹》被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优秀外宣品特别奖”。
2015年,《塞外古城张家口》被当地媒体誉为“填补了素描画宣传张家口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空白”。
央视网对画展的报道及对学苑出版社孟白社长的现场采访
每一册“故园画忆”出版,似乎是一个个“星星之火”在当地点燃。这“星星之火”点燃了大家埋藏于心底却没有意识到的对家乡、对“故园”的热爱。在匆忙的行程中,儿时的记忆似乎已经远离,而“故园画忆”让大家忆起从前,想起家乡,回顾我们中华民族来时的路。
正因为“故园画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八年来已累计销售十余万册,有几本重印了一次又一次。大多数图书馆在采购了描绘本地的画册之后,希望将出版的《故园画忆》全部陆续配齐。台湾、香港的书店专辟《故园画忆》专柜。2014年,学苑出版社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价中心评出的“中国出版社世界影响力出版百强”中位列第16名,其中《故园画忆》丛书的贡献功不可没。
让我们更为欣慰的是,书中画出的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老建筑、老风俗,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读者喜欢这些作品。一个北大法律系学生,不仅自己购买,还在毕业前夕把几本描述老北京的图书分赠同寝室家在外地的同学,“让哥儿几个了解和记住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北京”。2016年底,我们用《北京胡同记忆》开展了一项“阅读漂流”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北京读者的关注,更抵达山西、甘肃、四川、云南、陕西、河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一位读者感叹道:“北京城里,鳞次栉比的胡同,它们在那里就是历史。只有那真正的老胡同还在,北京,就还在呼吸。”
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
如果说最初我们是仅凭一腔朴素的情怀组织出版《故园画忆》,这4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又一个掷地有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感受到这一工作的意义,也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2014年2月25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总书记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思考可谓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早在1984年在《中国青年》发表的“知之深 爱之切”一文中,习近平介绍自己的第二故乡正定时曾说,“源远流长的历史,给正定留下了瑰丽灿烂、风格独特的文化古迹”。近几年,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2017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3月17日,中宣部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刘奇葆部长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
我们没有“今不如昔”的“九斤老太”般的情结,也很清楚现代化的城市、乡村建设可以给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只是希望历史不留下过多的令人遗憾的空白。我们认为,历史是要靠具体细致的鲜活场景和内容体现,绝非是由冷冰冰的GDP数字、血淋淋的战争和政治所构成。“故园”,不是回不去的“乡愁”,而是可以描绘、值得守护的美好画卷。希望通过今人的笔墨,让后人了解曾经存在过的景观,幅员辽阔、族群众多的中国大地上色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绘者在作品中寄托的感情,并从中想象先人们曾经有过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喜怒哀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每一个或至少是大多数成员都重视自己民族、国家的历史,珍惜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才会引起外民族、外国的尊重和关注,才能让外国人对中华文化产生带有崇敬的兴趣,而不是带有殖民主义意味的猎奇式的兴趣。文物保护、文化保护传承,绝不仅仅是少数专家的任务,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需要参与的事情。希望我们的努力是一块“砖”,引来更多人参与的“玉”,让我们的“故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正是学苑出版社职工和作者、读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