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徐大椿所作,是历代《本经》注疏中偏重阐发古本草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的临床指导著作。 此书意在以《本经》指导临床用药,关于《本经》的注释揭示了古圣之立本草所以能治百病的基本机理:凡物之生于天地间,气性何如,则入于人身,其奏效亦如之。盖人者得天地之和气以生,其气血之性,肖乎天地,故以物之偏性投之,而亦无不应也。 徐氏领悟《本经...
查看详情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精研《伤寒》、《金匮》数十载,感慨本草既论,杂不可信,《素问》诸书,又不及方药,唯仲景氏继炎黄之业,作《伤寒》《金匮》,后世宗之,为方书之祖。为正药性而师后世,遂远考《内经》,旁概百氏,笺疏仲景方药,述《伤寒》《金匮》之旨,撰《长沙药解》。 此书取仲景常用药物162种诠释之。于本药之下,首述性味归经,继述功用治证...
查看详情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在临证用药中非常重视药物的归经,即在方中加入引经药,用以向导全方主治的效用,使制方有专主,从而提高疗效。故在《珍珠囊》一书中,总结出十二经常用引经药。 此书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载有归于某经的论述。他认为取各药性之所长,使之各归其经,药有专司,而使药专力宏。例如对泻火药的论述: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大肠火;白芍泻肝火;...
查看详情这是一部注释《神农本草经》的药学专著,作者张志聪在书中创立了五运六气之原、明阴阳消长之理的药气理论,阐明药性,解释详备,尤其重视格物用药原则。因此,运气的观点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也是张氏作此书的最大成就。 当时从医者用药多从主治功效考虑,鲜有提及性味归经者,更不必讲运气学说的运用。唯独张氏将运气观应用于药物学,创立药气理论,当之无愧为...
查看详情此书原题清·叶桂撰。叶天士邃于易而善医,择汤液中药品而取其精,于《本经》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中选录117种,其他本草书中的择取57种,共174种临床常用药物,以易之盈虚消息,通乎药剂之轻急缓重,着眼于药物的性味归经,对《本经》等书的原文作了详尽必要的注解。 此书尤在临证用药补泻方面,纲举目张而使人有豁然贯通之宜。且各药之后有制...
查看详情This bookhas introdu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ongue diagnostics in China all roundly, the physiological anatomy, and the biological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
查看详情《神农本草经读》在释《本经》之药效时,每先以药的性味、有毒无毒等,然后联系到药性的归经,由归经言及应用,并加以辨析,以期使每药注解,必透发出所以然之妙,求与《内经》、《难经》、仲景等书字字吻合。 正是因为陈修园析归经、辨应用悉遵经旨,以《伤寒》、《金匮》之法,并参考《内经》之旨,以明正药之性能功效,故被誉为洵神农之功臣也。 附《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