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末,梅兰芳、余叔岩联合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附设国剧传习所,这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国剧学会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戏剧研究专门机构,由梅兰芳、余叔岩偕众多名票和学者组成,并先后邀请李石曾、胡适之、袁守和、于学忠、徐永昌、梁思成、焦菊隐等担任顾问。国剧学会的活动,包括延请知名学者举行半月一次的讲座,搜集整理戏剧文献,更广...
本辑收录1933年出版的《平剧戏目汇考》(杨彭年著)。 《平剧戏目汇考》:杨彭年著,民国二十二年(1933)8月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该书是京剧剧目资料专集,是京剧剧目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具备工具书性质。该书共收录京剧剧目九百七十五个,侧重故事情节介绍。剧目以笔画顺序排列,一剧异名者,亦列条目,提示参见。
本辑收录1931年出版的《梨园话》(方问溪著)和1917年出版的《伶界大王事略》(吴秋帆编辑)。 《梨园话》:方问溪著,1931年8月北平中华印书局印行,收集京剧名词术语(行话)300余则,以笔画为序,按条注解。为编撰此书,作者广泛搜集资料,并向老艺人请教求证,内容丰富,资料准确。民国著名剧评家陈墨香评价此书可与齐如山的《中...
作者简介: 傅惜华先生(1907-1970)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献和俗文学研究专家及藏书家。原名傅宝泉,曾用名佩涵,别号碧蕖馆主,1907年农历五月初五,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满族家庭。1924年,傅惜华从北京蒙藏专门学校毕业之后,因家庭生活困难,没有能够继续升学深造,在兄长傅芸子的影响和帮助下,他通过刻苦自学,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20世纪20...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囊括了京剧流派的代表性剧目,是建国以来收入流派最广、剧目最多、整理最详备的京剧剧本集。其中许多剧目是此前从未出版过的。整理者主要是流派传人、后人,著名票友、京剧研究家,以及学校教学骨干,阵容强大。剧目整理采用全本的记录方式,剧本曲文、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表演、服装扮相等一应俱全...
《中西名剧导读》丛书为戏剧戏曲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教材,编者希望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舞台演出剧本和有针对性的引导,增强戏剧戏曲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剧本文学方面的修养,提高其对剧本文学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该套教材所选剧目的历史最长几千年,最短不足二十年,其中大多数剧目虽历尽沧桑,但至今还可以看到流变性的舞台演出,或者有音像资料传世,这有...
《中西名剧导读》丛书为戏剧戏曲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教材,编者希望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舞台演出剧本和有针对性的引导,增强戏剧戏曲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剧本文学方面的修养,提高其对剧本文学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该套教材所选剧目的历史最长几千年,最短不足二十年,其中大多数剧目虽历尽沧桑,但至今还可以看到流变性的舞台演出,或者有音像资料传世,这有...
《中西名剧导读》丛书为戏剧戏曲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教材,编者希望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舞台演出剧本和有针对性的引导,增强戏剧戏曲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剧本文学方面的修养,提高其对剧本文学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该套教材所选剧目的历史最长几千年,最短不足二十年,其中大多数剧目虽历尽沧桑,但至今还可以看到流变性的舞台演出,或者有音像资料传世,这有...
《中西名剧导读》丛书为戏剧戏曲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教材,编者希望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舞台演出剧本和有针对性的引导,增强戏剧戏曲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剧本文学方面的修养,提高其对剧本文学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该套教材所选剧目的历史最长几千年,最短不足二十年,其中大多数剧目虽历尽沧桑,但至今还可以看到流变性的舞台演出,或者有音像资料传世,这有...
《中西名剧导读》丛书为戏剧戏曲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教材,编者希望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舞台演出剧本和有针对性的引导,增强戏剧戏曲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剧本文学方面的修养,提高其对剧本文学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该套教材所选剧目的历史最长几千年,最短不足二十年,其中大多数剧目虽历尽沧桑,但至今还可以看到流变性的舞台演出,或者有音像资料传世,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