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先秦经典的断代学术史之一种,是对清代老学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共分8章,27万字。叙述了从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清代学者研究老子的基本情况。涉及到作者116人,作品130部。在导言中,我们对清代老学的著录情况、作品类型、作者情况、流派以及分期都做了说明,大体上勾勒了清代老学的状貌。这是理解清代老学的基本背景。在正文中,我们对清代老学的...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珍藏的《福建海防图》与《南直隶和浙江江防海防图》以描绘福建、浙江、南直隶沿海山川形势和军事驻防为主,不仅标注了沿海城镇、山川、港澳、岛礁等地理名称,而且重点标注了巡司、卫所、兵寨、城堡、墩台、等军队部署情况,比较直观地体现了明代的海防建设情况。1、《福建海防图》不仅按形象绘出了福建沿海的地理地貌特征,而且一一标注了沿海城镇...
本书系新疆社科基金专项项目“文化援疆工作机制与成效研究”(项目批准号:21VZX014)和新疆师范大学智库文化润疆研究院重点项目“中华文化节庆、节气与少数民族节庆的历史与关联研究”(项目批准号:ZK202210A)的阶段性成果。本书《通往民心相通之路》是《通往文化传播之路》(2019)、《通往学术传承之路》(2020)、《通往学术志业之路...
《疾病、文化与生态环境》一书选择了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彝族、傣族、苗族和藏族4个少数民族,从疾病、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多学科视角,通过大量田野个案探究疾病的构成、求医的行为、医疗体系、治疗方式,以及文化、生态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等问题。阐述了疾病治疗作为社会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其形成与民族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生态环境、宗教信仰等有直接的关联。课...
天宁寺塔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有人把它喻为安阳的象征。此塔形制特殊,上大下小,呈伞状,在我国古塔中极为少见,有人说在国外也是罕见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寺原建于隋仁寿(601~604年)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
费孝通先生曾说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野中,汉族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凝聚核心”。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六甲人,是汉族的一个支系族群,同时由于身处侗族、壮族、苗族和瑶族聚集的环境之中,相互嵌入很深,千百年来的交往和交流,形成了一支民族交融的变奏曲。本书主要从四个历史时间段(1949年以前,1949至1980年初、20世纪80至...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大鹏所城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鹏所城不仅保存有完整的物质形态的城防系统、明清民居、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