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的大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并不是一气呵成之作,从第一、二、三期的结集出版,到后来第五、六期的面世,其间经历了十余年之久。所以,目前市面上可见的相关著作都是按照时间方式,以期为顺序编排出版的。但对于同一个病证或者同一味药,在不同的临证时期会有不同的体悟,尤其是随着医术日益精进,有一些以前发表文章中论述的观点或辨证用方思路被重新修改甚...
《中国医籍补考》《中国医籍续考》两书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TQ029资助,《宋以后医籍年表》是在二书的研究成果上,进行纵向的编年研究。选题属性为古籍研究类,目前市场上未见同类图书。一、内容和方法:《宋以后医籍年表》载录自北宋立国的建隆元年至清宣统末年,即公元960年至1911年共952年间的现存中国医学古...
本书为《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全书》分册之一,内容为《金匮要略》讲稿。该讲稿是建国后第一部金匮要略讲稿,是传播最广的金匮要略讲稿。1959年,李今庸首先在湖北中医学院筹建《金匮》教研组,并担任组长,其间编写了《金匮讲义》,作为该院本科专业使用。1963年代理主编全国中医学院第二版试用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从而将《金匮》这一学科推向了全国。19...
第三卷:主要解析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瓜蒌桂枝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奔豚汤、竹叶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姜味辛夏仁黄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防己地黄汤、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枳术汤、真...
张仲景在东汉末年编撰了《伤寒杂病论》,后几经传抄至宋代才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名正式刊行。随后出现了众多对《伤寒论》进行注解的书籍。这些书籍并不尽如人意,在任何一本注解书上都找不到完善的理论来全面阐明《伤寒论》这一体系。也就是说根据注解书中所描述的生理、病理、药理等理论根本不可能得出《伤寒论》中那些处方。《伤寒论》确实属于...
著者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和处方等内容并非如后世注解的那般抽象,而是以具体的现象为基础,归纳编排成书。他从临床实际出发,将隐藏在《伤寒论》简洁条文之中及处方背后的关于生理、病理和药理的体系归纳总结,创为“经方理论”。本书即其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处方进行的解析,关于人体构造、生理机能的见解散见于各章,不仅是处方解...
《经方医学》(第4卷)以解析处方为中心展开。关于人体构造、生理机能的见解散见于各章,其不仅是处方解析的导论,也是《经方医学(第4卷)》的主题。《经方医学(第4卷)》主要解析治疗结胸、脏结、胸痹、心痛、疟病等常见疾病的中药处方。
有关戏剧舞蹈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方面的出版物尚未见,本书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汇集了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判例,吸收了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戏剧舞蹈作品涉及的著作权问题、相关法律纠纷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写作体例采用理论、案例、解析相结合的形式,对于涉及戏剧舞蹈作品著作权的相关权利人行使合法权益将有所帮助...
本书为已出版书籍《裴永清医案医话》的增订版。为了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裴永清首次将个人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治疗之验案,择其临床资料完整,具有代表中医特色、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特点,体现中医临床优势而又疗效显著的一些病案,如实地记录下来,汇成此书。其中收录了不少西医药治疗到目前为止仍感棘手的疾病,诸如痛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慢性气管...
该书是针对青少年的一般性科普和艺术普及性读物,精细钢笔画形式绘制的动物图画为主,配以简略文字介绍每种动物的产地(栖息地)、特征、习性等科学内容,向读者生动地介绍基础的动物学常识。该书以冯韵明先生所绘制的100多幅精细钢笔画为基础,由中央民族大学环境生命学院惠洋涛博士与冯先生共同完成文字写作。由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冯金朝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