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冰雪文化”为核心概念,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远古至今,冰雪体育运动于中国起源、传入、生根和兴盛的历史演进,通过百科式梳理,从画报、杂志、档案、纪念照、广告、图书、档案等历史材料中选取了近一百幅精美的图片,每册配文两万字,图文并茂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远古时代的冰雪狩猎文化、古代传统的冰雪娱乐、近现代的冰雪大众文化,以及中国当代冰雪体育运动...
本课题研究的民间音调以北京叫卖调为主线,将其与北京民俗文化相联系,探求其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所在,属基础研究。民俗学研究的内容是书面文化传统之外的文化,以口头、风俗或物质等形式存在,以民间传承(口传、模仿、表演)的方式传播。民间音调属民俗学中艺术的一部分,也是民族音乐学关注的一个方面。北京叫卖调属于民间音调的一个类型。本课题涉及民俗学和民间...
1790年开始,以三庆为代表的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众多名角同城竞技,花雅争胜,形成了深厚丰富的戏曲人文环境,孕育并催生了被后世誉为“国剧”“国粹”的京剧艺术。为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2020年10月24日—25日,由梅兰芳纪念馆、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徽班进京与新世纪京剧发展学术研讨会”。《梅兰芳学刊》(第六辑)是对此次研讨会论...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本卷收录碑刻共132件:韩村河镇碑刻100件,石楼镇碑刻32件。其中...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卷七收录房山西北山区8乡镇碑刻105 件,其中史家营乡碑刻13 件、...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本卷为房山东部碑刻总集, 涵盖拱辰街道、西潞街道、长阳镇、良乡镇、阎...
黎昔非,(1902—1970)广东兴宁人。1926年7月,考入了上海私立持志大学文学系。1929年春通过考试到中国公学文史系就读, 1930年7月毕业。1931年春,考取了北大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为黄节先生,以《诗经》为研究方向。1932年4月,在吴晗的推动下,应胡适之约担任《独立评论》经理人,1937年《独立评论》停刊后回到兴宁教中学。1...
本书以小说的题材描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村庄(凤凰村)的变迁和村庄里一代人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是4对青年,书中呈现了他们从童年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历程,书写了这代人生活中的幸福快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特别是本书的主人公李忠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成长,从参军、入党、上战场,保卫祖国,不怕流血牺牲,保卫海防,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后,尽...
白云阁本《伤寒杂病论》是《伤寒杂病论》的重要版本之一,被明确记载是经过仲景反复修订后留下的原稿。该书原为医圣张仲景先生四十六世孙张绍祖所藏仲景《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由民国时期著名医家黄竹斋先生搜集而得。该书与传统版本“编次并不相类”,对于宋本内容,能够纠误补阙,释疑解难。尤其在六经辨证、杂病辨证、平脉法方面,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
《评弹艺术》为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连续性出版物,创刊于1982年,刊名由老一辈革命家陈云亲自题写,是国内唯一以一个曲艺门类为主的综合性艺术丛刊。该刊立足于评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致力于评弹舞台艺术的守正创新,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评弹艺术评论与理论研究学术平台。创刊以来,《评弹艺术》搜集发表了大量的历史及艺术资料,如《南词必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