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松江著名医家李启贤在研读温病大家叶天士之《叶氏医案存真》的过程中,遇有会意者,逐条采录,积成百案,并为之发挥疏证而成。原书分上下册,每册各五十种治法,共合为百法。本书古本已少有印刷面世,十分难得。此次作者有幸得到原本,遂对原书进行了细致点校,查改缺漏及句读,把原书两册并为一册,并将叶天士本人医案与李氏疏证之语用大小字分开,以便于读者...
杨师程(1874-1937),字百城,居常熟和平街,以仁心仁术著称。民国期间,与方耕霞、吴幼如、陆敬臣并称常熟中医界的“四庭柱”。其身后遗《拥书庐临证医案》6卷,《江苏艺文志》载该书已佚,但其实尚幸存数卷于人间。此次点校者有幸得此遗卷,故重新点校以使图书面世。本书为杨老先生治病医案之集合,以内科疾病为主,兼收妇科、儿科、外科及五官科医案。...
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信息情报调查和学术动态追踪是海外中国学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文献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海外日益重视对中国的研究,不仅研究数量可观,而且研究广度日益拓展,研究深度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学术界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和译介,呈现出方兴未艾、热潮迭起之势,学界同仁在此领域成绩...
《鬼界节度与劝善目连》系著名戏曲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所长王馗的代表作之一,2010年被纳入曾永义主编的台北“国家”出版社戏曲研究丛书中,以繁体字本在台湾出版,受到学术界关注, 现在我社出版该书简体字版。传统的七月十五盂兰盆会,在民间也被称作“鬼节”,是宗教特征十分鲜明的民俗节日。演出于鬼节的目连戏,是重要的民俗事项。目连戏是以宗教故...
本书主要研究了在中日诗学交融语境中,中国诗歌、诗论在日本的传播与日本诗学、文学的影响和关系等,属于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范畴。本书将和歌、歌论置于中日诗学交融语境中考察,厘清其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系,避免了以往研究偏重汉诗、诗论对和歌、歌论的单向影响的片面性,强调了这种影响对日本汉诗、诗论的互动和双向性,这与局限于中国诗学自身语境的考察不有...
本书采用大16开本,约440页,收录作者费数年之功整理的张君秋代表剧目伴奏曲谱50余出,分为选段(以剧中的主要和重点唱段为主,配以相关演员的唱段)、选场(以剧中主演的场次为主,配以相关演员的唱段,按顺序相衔接)和全剧(剧中所有人物角色的唱腔按照出场顺序排列)三个部分,每一部分所收剧目大体按照录音年代排序,时间跨度为1938—1990年。记...
山田仁史作为日本民族学泰斗大林太良的弟子以及神话研究的新时代翘楚,这部《新神话学入门》是他向恩师的致敬之作。如果说大林先生的《神话学入门》(1966)扼要地勾勒和构建了他心中的神话学学科的框架,是“一个人眼中的神话学学科”,那么这部《新神话学入门》则更注重呈现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源远流长而又多姿多彩的各国神话,是“一个人眼中的世界神话”。...
本书是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生与在校生创作的文学作品精选集。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原名北京师范大学分校,成立于1978年,建校之初就有汉语言文学专业,40余年来,培养了刘恒、陈染、于丹、宁肯、侯磊、于一爽等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作家群。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名为名家星座,由这些优秀毕业生所创作的作品精选而成;第二辑名为文学...
本书从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究现状出发,以作者自主设计的TGU深度学习加速器及其配套软件栈为实例,系统性地论述基于FPGA器件的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原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0章,分别由深度学习与FPGA基础、深度学习加速器设计流程、模型设计、训练与量化、架构设计、Verilog实现、SpinaHDL实现、仿真与验证、编译器与工具链等...
《博约相辅——戏曲跨媒体艺术问题探究》为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教师科研论文结集,约10万字,黑白图片70余幅,包括“绘画新论”“媒介表达”和“国际视野”三部分,内容聚焦传统戏曲的跨媒介表达以及海外的艺术传播理论。本书围绕戏曲文化与跨媒体艺术的问题,结合教师自身学术专长,展开了丰富多元的学术研讨和理论梳理,涵盖了戏曲与跨媒体艺术当代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