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中国风土文献汇编》,收录1900年后风土文献193种,207册,近50000面,整理汇编成16开,96册。本书的编辑思想,摒弃了传统意义上“风土”概念的文献,将目光聚焦于近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所出现的新文献类型,诸如:城市概述、指南;名胜、古迹的游览指南等,同时,收录了大量的游记、游历日记、考察记等。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游记的撰...
人類,自誕生之時,便活動於一處地域,並形成依賴於地理、氣候環境的文明和文化,西方史學於文藝復興後,在近代科學的快速進近中,大量的近代科學理論與方法,也被引入史學的研究中,特别是進入二十世紀後,地理學、人類學、天文氣象學的研究成果,逐步進入史學研究的範疇,而一九零零年代前後,正是中國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學風與思想發生「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
在当代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间传统武术如何被“重新发现” 并被“赋能” 和“附值”而转型成为现代性建构的文化支撑资源和构成要素, 或者说成为社区发展的文化资本是国内外学界多年来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专门就这一问题开展田野调查研究的深度个案研究著作还十分少见。本书的民族志研究成果似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晚清宫廷医案分为两个部分,官方医药档案和散见宫廷医案。散见宫廷医案大部分是当时朝廷重臣的私人记录、参与宫廷医疗医生的私人记录以及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也有极少部分遗留在故宫各药房的档案。晚清留存的散见宫廷医案数量较大,内容丰富,能够为研究清代宫廷医案开辟新的角度、提供新的资料,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现存的散见宫廷医案即记录了很多现有官方医药档案...
本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看利玛窦的》,主要介绍了利玛窦惊人的语言天赋和他在华传教期间为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互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着重探讨了利玛窦所编《葡汉辞典》—— 世界上首部葡萄牙语、汉语双语辞典—— 的主要内容及利玛窦为区分汉语声调的音值而设计的发音符号以及辞典中收录的汉语词条类型和葡语词条的音位学、词汇学价...
本书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者发表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论文的精选,一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决策者提供最为系统的决策参考,二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工具用书,三为教育研究人员提供文献大典,该论文选集的出版,将为高原和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研究填补空白,将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研究和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明代庄学研究》关注的对象是庄学史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明代庄学。本书在充分吸收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学术界研究中空白与不足,首先分别对明正德前、明正嘉时期、明隆庆后的庄学著述以及明人刊刻前人的《庄子》著述一一进行考论、辨伪与补遗。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明代庄学发展嬗变的脉络,并对各个时期庄学发展的特色,如明正德前庄学衰落的原...
本书是一本介绍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报刊管理工作的图书,约29万字,分为七章,从公共图书馆的报刊管理工作出发,详细阐述了报刊的历史沿革、报刊管理的组织建设、报刊的资源建设、报刊的服务工作、报刊的分编与典藏、报刊资源的开发、报刊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并以首都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了首图报刊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和服务案例,同时对部分重点步骤予以详...
2020年恰逢汤显祖诞辰47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与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联合发起“云上的汤显祖——汤显祖研究系列讲座”。本书是在北京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举行的“云上的汤显祖——汤显祖研究系列讲座”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本书约21万字,黑白图片约4...
该书系京剧姜派(姜妙香)小生林懋荣及其友人和弟子所写的一系列回忆性质的文章结集。约10万字,照片100余幅,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从艺成长、姜派表演艺术浅谈、跟林懋荣老师学戏的点滴。附录为林懋荣先生整理的“姜派小生唱腔曲谱选”,包括《玉门关》《监酒令》《孝感天》《罗成叫关》《罗成托兆》《沙桥饯别》《辕门射戟》《白门楼》《群英会》《温凉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