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者谢端琚先生在30余年工作中陆续撰写的30余篇学术论文及田野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内容涉及“新石器时代考古”“黄河上游史前考古的回顾与展望”“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玉器研究”“马家窑文化遗存”“关于齐家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宁夏史前考古”“甘肃东部史前文化”“马家窑文化渊源试探”等。皆根据田野考古发掘所出土的实...
本书是四校联盟(百善学校、阳坊中学、长陵学校、亭自庄学校)的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设计、教育心得,在《教学设计》册中收集到四校联盟教师们的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各学科教学设计数十篇,分为7个部分。每一篇教学设计都出自教师的教学实践,并经过专家的精心指导,相关同事的审核。这是四校联盟发展中不可多得的教育成果,也是四校联盟教师...
昆曲的诞生是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自明中后期登上历史舞台,昆曲就成为中国人艺术生活与精神投射的重要载体,并为后来不断涌现的各种地方戏曲,包括国粹京剧提供了参照、描摹的范本,被称为“百戏之母”,影响力一直绵延至今,成就了在世界历史上都极其罕见的璀璨、恢弘的文化景观!电影文学剧本《玉园梦》是一幅展现昆曲诞生过程的长卷。描述了平...
本书选录2019年8月上海纪念潘光旦诞辰120周年研讨会的部分论文,同时将最近五年来有关潘光旦的代表性论文酌情选入。论文均请作者加以核对、补充和修订,力求反映其最新的认识水准,亦使本书发表稿成为最精校订版本。本书从社会学史、民族学史、社会思想史、中国民主同盟史、知识分子史和报刊史等方面对潘光旦的生平、学术及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医学问对》系清代名医高上池著,清代名医王旭高评论。本书以问答形式深层阐释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发扬叶天士卫气营血和吴鞠通三焦辨证纲领,在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九种温病中,填补叶、吴二氏阙缺的治法,是对温病学的又一发展,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医学问对》系清代名医高上池著,清代名医王旭高评论。本书以问...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标志,开封城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城邑,它记录着千百年来古城历史演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它所携带的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内涵,使其具有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城墙是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首要标志,由古城墙围合的13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体现区,精华之所在。同时城墙丰富了城市旅游的内容...
本书主要讲述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医道要旨,共分三章。第一章国医基础学。厘正阴阳五行真谛,诠释五行脏腑要义,探讨经络形成奥秘。五脏气运行与五季气运同;经络学说形成于地球经纬线划分和道家感应相通之理。第二章国学常识。宇宙万物形成于日月天体的规律运动;古代天文历法简述;阴阳学说源于日月对地球俯射吸引协同作用的概括;五行学说是...
《金匮要略改正并注》是陈逊斋先生校释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的一本书。陈逊斋先生参考诸家之说,以多年研讨心得校注《金匮要略》,并随文释义,正讹补脱。全书分两卷,二十三章,每一章标题遵照《金匮要略》原标题,只是将三卷改成两卷。该书为珍稀类中医书籍,1949年后没有再版过。 从陈逊斋先生《伤寒论改正并注》书中可知先生另有《金匮要略改正并注》一书...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1988年在文博界专家的积极呼吁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馆,1991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在北京先农坛建坛600年之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组织编写了北京先农坛志一书,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记录600年来先农坛的历史作用和重大事件,全书分为建置与功能、坛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三章...
本书通过对1949年以前编撰的湖南省近110种地方旧志进行全面的法律检视,搜寻民商事习惯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记录,系统梳理这些记录,并对其习惯法含义进行了法学的当代解读。传统民商事习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南省旧制中民商事习惯的梳理,不仅能够查遗补缺,弥补之前报告书中的疏漏,全面展现湖南传统民商事习惯的内容、原则和内在逻辑,并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