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西南少数民族如瑶族、畲族等信仰、传承的盘瓠神话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田野调查,从盘瓠神话的文本研究、盘瓠神话与仪式研究、盘瓠神话的当下意义等方面,为盘瓠神话研究与中国神话学研究领域具有探索性的研究成果。“盘瓠神话的文本研究”部分主要从历史文献、神话母题出发,探讨盘瓠神话起源、演变、母题的结构、艺术化过程及其多重意义等,囊括的盘瓠神...
本书文北京建筑大学科研资助项目,本书以北极阁三条22号的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为例探讨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保护修缮与展示利用方案和设想。北极阁三条22号原是恒吉寺的一部分,这座院落的正门在北极阁二条,即小土地庙胡同,现在仍保留着。此处尚存一大殿,面阔五间,梁架天花绘有彩画,绿琉璃剪边硬山调大脊顶,带吻兽。室内井口天花完整,明间有藻井。此殿...
《三国志集解》的内容,大致上可分为校勘、考释与议论三大类,其中内容最为充实而前人研究相对薄弱的是考释部分。本书的研究就围绕《三国志集解》的考释部分展开,着重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地理、职官与史实考释来进行具体地剖析,并区分纂辑与创见两种注疏类型,分别进行讨论。《三国志集解》的考释以地理部分成就最为突出,体例严谨,内容充实,无论是纂辑还是创见...
本书收录了20位中国人类学第三代学者的学术访谈,其中,最长者梁旭先生79岁,不足60岁的4人。以云南地区的人类学、民族学学者为主,亦有日本学者秋道智弥、横山广子教授,澳大利亚唐立教授,云南大学出身的美国学者施传刚教授,中国台湾的何翠萍教授5人。这些学者都是曾经在云南求学或工作过,访谈中,他们不仅分享了各自的考察经历、调查足迹和成长轨迹,也...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神话学”课题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作者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整理及对盘瓠神话研究著作的文本梳理,全面介绍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围绕盘瓠及其神话传说的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对各阶段的研究进行了精当的总结及论述。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是“盘瓠神话”“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盘瓠神话”“20世纪初至40年代盘瓠神话研...
全国俄语教学大纲中规定俄语专业语法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词法和句法的基本知识。在两年的基础阶段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词形变化、一致关系、支配关系等基本语法规则,基本词法知识和句法知识,初步了解俄语语法体系、概念清晰,在言语交际中正确运用应积极掌握的语法知识。根据这样的主导思想,我们在参考同类语法教材基础上,从基本语法概念入手,简明扼要地综...
本书收录了来自西城区德胜少年宫和西城区展览路少年宫教师的关于如何密切联系家长做好儿童教育的征文40多篇,以及来自西城区十几个中小学学校的家长对于如何携手学校教师教育好自家孩子的教育案例30多篇,共计70多篇。来自教师的每篇文章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教育实践,更有经验总结和提升;从来自家长的论文中,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动和配合,对孩...
本书由《故园画忆》系列丛书中精选出365张精品画作,按民居,古镇,园林,塔,寺庙,桥,店肆,洋建筑,民俗等十一类编纂而成。本书力求以艺术的形式反映我国的传统文化,唤起大众的乡愁记忆与民族情怀。本书书除了蕴含历史厚重感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画作外,为了更大地激发外国、外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崇敬历史文化景仰的兴趣,每幅画作的说明文字均为中英文对照,有利...
本书描绘了12种中国濒危动物形象,以精微素描的形式绘制而成。并配以简略的文字,介绍每种动物的特征、习性等科学内容。本书力求以精美的插图对中国濒危动物进行描绘,使之更具艺术性与欣赏性;同时对宣传保护环境、大众知识普及也起到一定作用。
本书主题定位于瓷器鉴赏、辨伪和断代,收录了从明洪武到崇祯、清顺治到宣统及民国共五百余年的多个品种的瓷器。瓷器来源主要是作者参加北京电视台《拍宝》栏目时,广大藏友的收藏品。内容结构上以时间为序,划分为清早中晚期、明早中晚期等几个阶段,每件器物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阐述。本书将鉴赏理论与作者实践经验相结合,对收藏爱好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