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偶虹系脸谱绘制、研究大家。本书系翁偶虹遗稿,由翁偶虹弟子张景山整理,收录了翁偶虹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搜集、绘制、整理的戏曲脸谱4函400余幅。包括清代宫廷演剧用谱,老昆弋班脸谱,昆弋名家侯益隆、郝振基等脸谱,老梆子脸谱,梆子名家大狮子黑谱、彦章黑...
养生是中国人的发明,出自《管子》。而把中国养生文化发展到极致的是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道家文化。本书分四个部分:一是求学与探索;二是学术思想与辨治经验;三是医案精选;四是养生保健与医德修养。四个部分体现了中医养生保健、唐宋教授的学术思想和...
《健康与疾病的个性化营养基因组学》一书,从三个层面解释人体健康对营养的个性化需求:第一,结合营养基因组学、生物化学和医学,介绍食物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食物营养成分与人体基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健康与疾病的代谢机制。第二,从食品安全角度阐明...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日本教科书中的“军国美谈文学”研究(1894-1945)(项目号15YJC752049)最终成果。本书26万字,分为7章。作者依据大量的教育史料和新闻报刊资料,从日本教科书中出现的军国美谈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根本性质和目的,以及它的真实性等方面,考察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教科书中的军国美谈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并...
本书为《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全集》分册。本书反映出了李今庸教授在数十年里为全国及湖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中医药事业在特定环境中的发展概况,内容包括政协提案、医事信函、考察建议、演说讲话、医药论述、序跋书评和随文笔记。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时期,是现代学术建立与发展的时期。现代中国学术建构的重要内容是中西新旧的学术传承与发展,以陈垣和《辅仁学志》为中心的学者群体是其中重要一支力量。《辅仁学志》是北京辅仁大学的学报,它从创刊之初就确立了中西文化并重,中西学术交流的主旨。这样学术主旨与辅仁大学办学的根本宗旨“发展中国固有之文化,介绍...
本书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按照传统的历史分期,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古代文献资料,将我国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史前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朝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的风俗做一个史的梳理,使读者了解风俗产生的时代人文特色和风俗文化形成、发展的背景。
本书稿以记中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等记载着具有“自然生态伦理”观念的“物类之理认知”为主要内容,结合生态伦理学中的理论方法,阐述分析了记中所包涵的古人的生态伦理法则及其内在联系。书稿共分八个章节,比较系统、细致地分析了以下这些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记》生态伦理形成的文化背...
建筑遗产是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内容,建筑群(groupsofbuildings)是城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载体,它包括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的单个或相连的一切建筑及其环境,这些建筑是人们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其建筑风、类型或所处位置,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或人类学方面的价。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和建筑遗产的保护,对人们了解传...
《西域文学与文化论丛》(第三辑)作为“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丛刊之一,汇集中心成员、以及与中心相关专家学者近期发表过的西域文化和文学、西域历史和文献方面的重要文章。既是中心成果的集中展示,同时也能够反映出西域文史研究领域内的新动向。